“林光互补”照亮乡村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4-01-16 17:02: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叶联华 尹圣濛 | 责任编辑:房家明走进云南楚雄州大姚县金碧镇钟秀、马屯村等9个村落,一眼就能望到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水电)承建的小黑箐光伏发电项目光伏方阵。漫山遍野的光伏板错落有致排布开,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图为项目全景
小黑箐“林光互补”光伏项目属于国家“十四五”规划的9个清洁能源基地之一“金下基地”项目,建成后为当地提供清洁、环保的绿色电能,该项目以“板下植林、板上发电”的互补模式肇启乡村振兴新篇章,不仅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交了一份漂亮的“生态答卷”,项目建设带来的效益更是为当地村民送去“民生”大礼包。
多维度,助力“环保”产业发展
大姚县金碧镇近年来雨水较少,常年气候干旱,导致多数山林地表为裸露山体及长有芒草、杂木灌林的“荒山”。经过前期规划实地勘测后,确定土地属性符合“林光互补”光伏发电条件。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江西水电综合能源公司施工项目部进驻小黑箐光伏发电项目后,秉承着“不破坏原有山体随坡就势建设”“一地两用”的建设思路,有序推进“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
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公司班子成员带队下沉项目一线,扎根云南小黑菁项目现场,与一线施工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3个月。指导、帮助项目部解决光伏支架、电缆到货滞后等影响施工的难点问题,面对面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项目高质量履约。
“整个项目共分27个光伏发电方阵,共有灌注桩16588根、光伏支架4147组、组件面板116116块,箱式变压器27台,新建220千伏升压站一座。”项目负责人胡刚峰说道,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克服地块分散、交通不便、缺水缺电、施工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等诸多不利施工因素,并于12月28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得到当地政府及业主的高度赞扬。
图为项目全景
钟秀村山林上排列整齐的光伏板如一片波澜起伏的蓝色“海洋”,将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借光生金。光伏板下,施工人员手拿锄头、铁锹正热火朝天地平整光伏板下的场地。“整理出来的土地马上要种上桑苗,仅几个月的时间,这些桑苗就能采摘桑叶养蚕,将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养蚕农户武有席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种桑养蚕仅是“林光互补”的一个缩影,作为当地绿色清洁、低碳环保的林光互补示范性电站,项目投运后业主方将与当地村委会联营打造种桑养蚕、种植经济作物等产业,以配套产业保障“林光互补”良性发展,多维度创新当地“生态环保”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惠及生态与民生。
惠民生,打出“乡村振兴”组合拳
伴随全国乡村全面振兴进入新征程的脚步,小黑箐光伏发电项目部以国企的社会责任,助力当地乡村振兴惠民生,结合工程施工实际,在金碧镇项目所在地村庄对确实存在困难的农户、村民,做了一系列助农、惠农工作。
“项目工程共征用1038.4亩山林,分布在金碧镇钟秀、马屯村等9个村19块地块上,涉及近200户农户。”现场负责人焦文瑞介绍,项目开工以来,根据工程施工实际需求,先后聘用项目所在地9个村村民400余人,有针对性组织基础浇筑、设备材料运输、光伏支架及组件安装、电气设备安装等多期岗前培训,确保工程施工有序推进。项目用工属地化管理,既节约了工程施工成本,又为当地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工作”的福利。
进入陆林村施工时,现场勘察了解到进村道路会车难等实际情况后,主动与村委会提交基础建设升级方案,对村里原本2.5米宽的桥拓宽至4米,并沿路设置多个会车点,惠及村民出行也确保了施工设备材料运输安全,得到当地村民的高度赞扬。
七街社区马屯村进村道路崎岖、坑洼不平的泥路,一下雨车辆常陷入泥泞,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项目部进场后联动助力乡村基础建设,立即安排人员修建挡土墙与排水沟,并利用石块等进行了路面硬化。项目部还帮助六七户困难村民修建进户道路200余米,让光伏“唱响”了共同富裕的乡村协奏曲。
加速度,推动“林光互补”促振兴
进场施工以来,项目部多次组织人员进场勘探,积极与业主、设计人员对各地块设计图纸进行多次核对。选址采用了植被较差、农业生产较难利用的荒地、林地,结合各个地块的地形进行合理调整,既考虑了对山地生态的保护,也实现了荒山林地最大化利用,使得土地的利用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以“加速度”推进发电场站各区域建设,确保了项目按照里程碑节点实现并网发电。
“项目光伏板安装高度均达2.5米,种植桑树不会影响光伏发电,还对荒山起到绿化作用并保持土壤湿度,有效推动当地种桑养蚕产业,增加村集体、村民收入,群众积极性很高。”七街社区邢主任说,光伏项目投运后,各村综合利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使用率和产出率。
“我已经向村里报备,将再租赁几十亩光伏板下土地,扩大种桑养蚕规模,小孩就可以在家创业并能照顾家里。”蚕农王有均笑着说。项目所在的9个村庄通过“林光互补”模式,既保持了项目区土壤水分涵养,又改变了生态环境,还实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据悉,光伏发电场区大概有近800余亩土地,可种植桑树、桃树、杏树等经济作物。
图为项目全貌
眼下,项目一线正在进行“林光互补”工程扫尾作业,组织作业人员平整光伏发电区场地,经过整治的土地可以马上种植经济作物,可拓宽各地块村集体经济、困难群众的增收渠道。届时可安排发电站管理员、维护员及种桑养蚕等种植产业运营人员岗位,可联结村集体及70余户脱贫户,真正让村民拥有“阳光存折”实现“可持续收入”,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守牢不发生返贫致贫的底线,助力乡村振兴。
江西水电从“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角度出发,以国企的责任担当,在大姚县金碧镇擘画乡村新蓝图、肇启振兴新篇章,以一套“组合拳”打造绿色清洁、低碳环保的“林光互补”示范性电站,赋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实现新的飞跃,以项目建设惠及当地村集体与村民,助力乡村振兴。(叶联华 尹圣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