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妮: “牵着蜗牛去散步”

发布时间:2024-01-17 17:28:4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祥刚 | 责任编辑:程泽

她常说:“一叶一菩提,一娃一世界。有娃的地方就有笑容,有娃的世界处处幸福而美好......”教师这个职业,带给她的是精神上的富足。面对那一群群调皮懵懂的孩子们,她总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当成“牵着蜗牛去散步”这样一件充满童趣的事情来做。虽然她头上没有光环笼罩,没有高大上的荣誉加持,但站在讲台上的她,坚定而乐观,自信而优雅。她就是湖南省邵阳市滑石小学的副校长刘娟妮。

修炼师德 笃行不怠

刘娟妮将自己的心血无私奉献给了三尺讲台。家校两点一线是她全部的生活轨迹。她工作26年,扎根农村教育12年,班主任的工作干了整整20年。后来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从来没有一刻离开过一线教学。老师们看着她忙碌的身影,既心疼又无法理解:数学教学繁杂沉重,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到底是什么信念在支撑她?刘娟妮几次累倒在讲台上,甚至救护车都开进了学校来抢救,她愣是扛住了,没有因生病落下一点工作。为了学生,她很少照顾孩子,很少陪伴父母,对于生养她和她生养的人亏欠实在太多太多。

倾洒师爱 感化心灵

刘娟妮接手的班级经常是学校里面的问题班级,不是太多学生调皮捣蛋,就是有心理出现问题的孩子,家长配合度不是很高。刘娟妮知道:教室是一个讲爱的地方,只有带着母亲般的心,朋友般的情,才能走进学生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对于学习后进的孩子,她总是说:“宝贝,慢慢来,我们不急。”对于犯了错误的孩子,她严慈相济,家长们都说她是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好老师。

学校有一个叫萱萱的小女孩,因为想投河轻生被派出所民警救下后送到刘娟妮办公室。经了解,小姑娘父母离异,父亲因迷恋赌博,将家中房产、车辆变卖,母亲一怒之下去了广州打工。孩子与父亲在偏僻的地方租了一个小房子度日。他的父亲终日不着家,有时一连数天不露面,孩子无钱乘车上学,更无钱吃中餐。这天早上,萱萱因被父亲责打,加上与邻居小伙伴发生了口角,一时想不开,来到河边想了结生命。刘娟妮得知情况后,经常买面包、饼干、方便面等食物让孩子带回家去,每周为孩子准备10元零钱乘车,中午总是为孩子打好饭菜陪伴她一同进餐。孩子冰冷的心终于渐渐融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班主任老师都惊奇地说萱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后来,萱萱妈妈知道孩子处境艰难,决定给孩子转学。萱萱扑进刘娟妮怀里,泪流满面地说:“校长妈妈,谢谢您,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再回来看您。”

苦练师艺 静待花开

作为数学教师,刘娟妮肯钻研,善于学习,一直用严谨的态度治学。她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把数学课教“活”教“透”。刘娟妮鼓励学生提问,通过学生的问题高效、有序地组织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重视培优补差,所在的班级成绩优秀,稳居同年级之首。她的论文多篇在省、市获奖,和同行合著的两本教育类书籍印刷发行;多次公开课在省、市级获奖,被湘中幼专聘为优秀指导老师、湖南省教师资格证优秀面试考官,并先后被评为德育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等。

作为学校教学副校长,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是应尽之责。刘娟妮给青年教师上示范课,组织老师们学习新课程标准,鼓励各个年级组进行集体备课,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学校里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滑石小学多次被评为邵阳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邵阳市教学示范校等。

提升师能 向善而行

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并能与他们更加融洽的交流沟通,刘娟妮自学考取了心理咨询证,并主动承担起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她为全校3001名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为学校师生提供了心理咨询服务200+小时。疫情期间,她牵头组建了大祥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援助服务中心,服务时长673小时,为数千人提供了心理疏导。她还与学校老师一起录制了10堂心理健康云课堂,为疫情居家的家长、学生提供了特别帮助。这项工作被新闻媒体报道赞誉。

孩子们向阳而生,是对她最大的褒奖,家长们翘指夸赞,是她对她最好的回敬。刘娟妮因材施教,不以同一把尺子丈量学生,悦纳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勤思笃行,善学善教,爱洒桃李,坚实地走在真善美的教育路上。(王祥刚)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