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榜样·支援合作先锋】中藜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苦寒之地藜花开,农民增收展新颜

发布时间:2024-01-22 13:33:5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丁可

浓浓京蒙情,协作促双赢。深化京蒙东西部协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京蒙协作新时代的重要工作。在北京市通州区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办以及翁牛特旗挂职团队的帮助指导下,中藜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开展藜麦产业帮扶工作,打造了1.7万亩藜麦产业化种植示范基地,推动翁牛特旗脱贫地区农产品的销售从“输血式帮扶”变为“造血式协作”,为进一步巩固拓展全县脱贫攻坚成果贡献京企力量。

风雪盼君来 为民谋希望

2020年3月,在北京市通州区的帮扶下,翁牛特旗退出国家级贫困旗县序列。为推进翁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通州区携手旗政府深入开展农牧业产业扶贫工作,从产业选择到产业扶持,再到市场培育,让众多产业扶贫项目顺利落地。

作为通州帮扶企业,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中藜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来到内蒙古翁牛特旗,经过前期深入调研,公司团队发现了藜麦这种超级太空食物能助力翁牛特旗乡村产业振兴。藜麦具有很强的耐逆性(耐盐碱、耐干旱、耐低温、耐贫瘠),非常适合在翁牛特旗西部高寒曼甸旱地缺水地区种植,藜麦良好的经济效益结合耐逆性属性使藜麦具有极强的扶贫产品基因,能打造受援地区藜麦产业帮扶新名片,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践行两山理论。

翁牛特旗总面积约11882平方千米,地广人稀。为了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找到一处适合藜麦产业扎根的土壤,中藜高科的工作团队在当地调研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满意的地方。此时路边一位花甲之年的老支书吸引了团队的目光。

中藜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裁曹海良说:“当时是2月份,冰天雪地的,老支书就在路边等着我们,看见我们来了,就立马迎了上来,问我们能不能去他们的村子看看,当时气温已经到零下了。”

曹海良口中的这位老支书就是旱泡子村村支书史振全。旱泡子村是高寒区的欠发达村,全村两万多亩耕地只能种一季莜麦,几乎是翁牛特旗最贫穷的一个村子,全村2000多个村民,将近一半都选择了外出务工。为了改变村民们的生活,茫茫雪地中,老支书坚定的背影感动了所有人。

2022年3月,中藜高科带着团队进入旱泡子村,在副中心挂职团队的指导帮助下,开展藜麦帮扶总动员,给广大村民授课讲解藜麦全营养软黄金价值,动员村民参与藜麦产业帮扶事业,小小的会议室里挤满了人,大家七嘴八舌地畅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一个月后,还是在这间会议室,中藜高科和翁牛特旗正式签约建立“万亩藜麦产业化示范基地”,并同步启动藜麦播种技术培训,让农民向种植产业工人转型,雇用本地农民组装机械设备,推动村民积极参与藜麦播种,抢抓播种时机。

藜花遍地开 农民展笑颜

在政府和村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2022年,中藜高科在翁牛特旗打造的1.7万亩藜麦产业化种植示范基地,是目前全世界规模第一的藜麦种植基地,其规模远大于藜麦原产地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农场种植模式。翁牛特旗种植的藜麦籽粒饱满,色泽白皙,品相品质是国内最高品级,为打造翁牛特旗藜麦城市名片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规模的藜麦种植也为藜麦种植的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田间管理、智能化生长监控、集约化成本优势打下基础,从而快速建立翁牛特旗地区藜麦种植的全国和全球比较优势,藜麦一产持续稳健的发展和种业科技的持续赋能,为打造赤峰翁牛特旗成为全国和全球最大的藜麦产业化基地奠定基础,从而吸引大批优质企业落户翁旗,依托中国最大的藜麦产业化基地开发藜麦系列化精深加工产品,环环相扣形成合力,助推翁牛特旗实现农业产业的工业化进程。

产业化的形成也为当地百姓铺设了一条致富之路。今年四月份,旱泡子村种下藜麦的时候,不少在家的村民被雇来打工,每天都能挣到80—100元。村民宋玉武是脱贫户,他家的100多亩地被流转后,用3万元流转费购买了一套耕种设备。藜麦种植最忙的时候,宋玉武开着他的拖拉机、旋耕机大显身手。从前期拉货、后期种植、田间管理,宋玉武就挣到了近20万元的劳务收入。这让他很高兴,专门杀了只羊请全村吃席。

看着金色的麦田,那个曾站在风雪中的老支书脸上满是笑容,“我们旱泡子村和西场村今年有了藜麦产业,解决了我们两个村村民不用离家出走去外地务工,实现了居家就能务工,在家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这是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梦寐以求的想法,今年在我们两个村终于实现了!”

目前,藜麦二产粗加工、深加工、精加工已陆续落户翁牛特旗,藜麦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也为人才发挥价值搭建了舞台。曹海良至今还记得来公司应聘的一个女孩——张艳杰。“她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自我介绍完,我才知道她老家就是旱泡子村的,因为我们公司当时才刚刚进来,我很惊讶于她是怎么知道我们公司的,她告诉我,是她父亲叮嘱她说村子里来了一家很好的企业,如果他们招聘人才,你一定要去这个公司。”曹海良回忆说。如今,张艳杰已经成为中藜高科种业科技公司的资深育种技术员,在家门口实现了梦想。

曹海良表示,“整个内蒙古有8000万亩旱地,仅赤峰市就有1600万亩,下一步,中藜高科计划推进旱地藜麦的研发,打造旱地藜麦产业集群,带动更多百姓迈向共同富裕。”

中国大约有6亿亩盐碱地,传统农作物在这里寸草不生,但藜麦可以。去年中藜高科在旱泡子村种了500亩盐碱地藜麦,长势良好。接下来,公司将重点探索研究盐碱地藜麦,藏粮于地,助力我国实现粮食安全。

从一粒粒七彩藜麦的播种到千家万户的致富增收;从翁旗的藜麦丰收到世界最大的藜麦种业基地的打造,藜麦项目带给翁旗西部地区的不仅仅是一个能够改变农业结构的农作物,更是当地百姓增收的希望。随着藜麦之花的一朵朵绽放,政府市场齐联动、援受双方多互动、多方协同打配合,“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藜麦产业帮扶参与格局逐渐形成,让更加科学、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藜麦产业帮扶成为乡村振业伟业中的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