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推行书院制改革探索构建“通专融合”育人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1-23 10:38: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红刚、张功岭、朱晓 | 责任编辑:程泽今年以来,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立足自身实际,探索开展书院制改革,统筹推进育人体系和治理体系创新,构建专业学院、特色产业学院与书院协同育人的现代大学制度,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创新思维、人际交往、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在定位上突出协同发展,学院以传授专业知识和学科建设为主,着力提升学生知识与技能;产业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书院强调素质教育和人文关怀,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三院”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推进重点工作,确保教学及学生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在空间上强化功能集聚,围绕构建学生与导师共同学习生活的育人社区,以学生宿舍为中心合理调整空间布局,建设学生事务中心、党团活动室、思政办公室、创意工作坊、心灵驿站、倾听学“声”办公室、学生会(团委)等功能室,推动师生学习、交流、生活一体化。在治理上推行三级网格化,由校领导、育人导师、学生干部分别担任楼栋长、楼层长、寝室长,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协同高效的管理体制。在师资上打造三支队伍,选拔优秀教师在学生社区担任学业导师,负责引导学生做好专业课程选择和学业规划,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整合各院系辅导员担任育人导师,负责书院党团和社区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危机事件应对等,通过与学生同吃同住缩短空间距离,增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与情感互动;选拔高年级学生、团委学生会干部、模范学生担任朋辈导师,协助育人导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新生适应性教育,关注关心学生的个性化观点和差异化诉求。在管理上引导学生自治,坚持文理渗透、专业互补,推行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背景的学生混合居住;完善学生干部、学生志愿者、学生团员等学生自治队伍,推动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截至目前,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伊滨校区已建成里仁书院,老城校区已建成问礼书院,共改造功能间40间、改造面积2200平方米,选拔学业导师60人,育人导师41人,朋辈导师30人,已将思政教育、学生管理等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塑造全面人格。(文图:张红刚、张功岭、朱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