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市云石山乡:抓住三个“关键点” 画好最大“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4-01-29 10:49: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南海 徐烈林 | 责任编辑:房家明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云石山乡田心村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焦民生福祉,紧贴群众需要,立足当地实际,大力盘活资源,以小投入、撬动大提升,构建了生态宜居的绿意空间,绘就了和谐美丽的乡村新画卷。

一、坚持民主决策,找准项目“支点”

民之所愿,政之所向。以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厚植民意基础,实现项目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

惠及最广群众。项目地址位于全村人口最集中区域,连通全村三个小组120户农户,周边拥有梅岗初中、田心小学两所学校,商场商户20余家,贯通323国道、梅岗安置区、梅岗圩等主干道和商贸区,直接惠及师生和群众3000余人,覆盖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回应最大呼声。先后8次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户长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等,梳理形成民意清单。认真分析群众日常诉求,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周边群众普遍反映路面积水坑洼、污水横流、水渠堵塞、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解决最急需求。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关键小事。聚焦水、电、路、网等生活要素,围绕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整、拆、建、管一体推进,将群众生产生活基本保障纳入项目建设内容,切实补齐民生短板。

二、聚焦民生福祉,破解民生“痛点”

坚持人民至上,瞄准民生痛点,全力根治长期困扰群众的民生痛点问题,努力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解决出行痛点。对田心小学门口进行道路整治拓宽,硬化学校道路200米,进一步缓解家长接送学生期间交通拥挤问题。对梅岗初中门口平整、铺设沥青,便于师生出行。对村组干道及沿线1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平整、铺设沥青,由原来的单行小道拓宽至具备双车通行能力,打通323国道至社工背小组、梅岗初中和田心小学路段,有效实现师生分流出行,提升学生夜间出现安全。

缓解休闲痛点。大力引导群众参与,激发党员带头作用,盘活群众闲置资源,将群众自愿无偿提供的300平方米闲置住房,打造为老年活动中心,活动中心设立棋牌室、茶几、农家书屋等设施,填补了文化设施空白,有效满足老年群体开展吹拉弹唱等各项文娱活动。新建休闲广场一座,供群众举办广场舞等业余活动,新建小游园、休闲亭、游步道、休闲座椅等设施,满足群众日常休闲需求。文化娱乐设施的完善,从根源上减少群众参与麻将、扑克活动。

根治环保痛点。新建梅岗初中污水收集池,对梅岗中学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置,源头解决污水排放问题。开展臭水沟整治,铺设污水管网1000米,接通群众生活污水。修建水渠1100米,畅通地表水、农业用水、雨水排放。修建山体护坡200米,排洪沟100米,有效防止山体滑坡,保障群众安全。开展环境整治,清理卫生死角120处,陈年垃圾建筑垃圾3.2吨,拆除违章建筑4处。通过乡贤、五老人员等各方力量,顺利迁移坟墓三座。

三、强化产居融合,疏通发展“堵点”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着眼长远发展,厚植发展根基,积蓄发展动能,助力乡村加快实现全面振兴。

提升基础设施。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大力完善提升基础设施,既解决当下突出问题,又推动问题标本兼治。完善环卫设施,合理设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督促落实门前三包,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新建两座灌溉蓄水池,缓解周边200亩农田灌溉用水压力。沿线安装路灯40盏,满足师生群众夜间出行需求。对群众房前屋后空闲基地,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打造生态小菜园,既美化环境,又契合群众需要,有效放在群众在空闲地乱堆乱放。

培育良好风尚。以示范点建设为引领,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用文明风尚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推动理事会真理事、理真事,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及时做好政策宣传,为群众解疑释惑。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支持、积极参与村项目建设。凝聚乡贤力量,引导乡贤为乡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在多方力量的支持参与下,赢得村民高度赞誉,没有发生一起村民反对现象。

深耕富民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将和美乡村建设与服务产业发展一体谋划实施,提升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用万年青公司驻地优势,建立运输车辆停车场,每年租赁收入5万元。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新建仓储物流中心,每年租赁收入1.5万元。构建“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产业发展模式,成立种养合作社2家,建立杨梅、脐橙等果蔬产业基地,发展养蜂特色产业,带动20户农户增收致富。(李南海 徐烈林)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