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协委员刘志恒:全面推进非遗数字化和剧本娱乐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4-01-30 10:15:4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红刚、张功岭 | 责任编辑:程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和剧本娱乐产业均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建议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推动相关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河南省政协委员、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与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刘志恒表示。
长期以来,刘志恒关注非遗数字化与剧本娱乐产业。今年河南省两会,他围绕相关内容带来了两份提案。
河南省政协委员、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与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刘志恒
建议:全面推进非遗数字化,深挖数字文化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河南地处中原,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
在刘志恒看来,顺应时代潮流,推进非遗的数字化,即利用多媒体手段对非遗文化及其传承人进行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是传承非遗文化的关键所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部分问题。
“除了涉及学科种类多、知识跨度大、技术含量高,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之外。其作品的版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刘志恒表示。
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刘志恒建议:
第一,优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立数字化标准体系。首先,完善数据库建设规范,实现对濒危非遗信息的收集储存;其次,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平台建设,适应信息时代民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再次,通过平台建设,统筹省内高校、非遗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资源优势,形成实质性的紧密合作,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议政府组织工商部门与司法机关建立动态协调机制,建立数字文化维权绿色通道,为被侵权企业在信息查询、维权咨询、司法救济等方面提供便利,降低维权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对传承人的宣传与指导,增强版权保护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对相关权利及时申请注册。
第三,完善人才引进,推动人才培养。不论是对非遗原始海量数据的采集、处理,还是后期数据的管理、应用和研究,哪项工作都离不开人才。因此,需要在政策、科研、教育体系等领域发力,推进非遗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建议:从人才与知识产权两方面着手,规范剧本娱乐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剧本娱乐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00亿元。未来几年,随着人们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和剧本娱乐市场的不断拓展,剧本娱乐行业的前景也将更加广阔。因此,全省多地提出发展剧本娱乐产业。
不过,刘志恒认为,目前剧本娱乐产业内部仍存在一些剧本盗版、侵权,剧本娱乐产业新岗位缺乏社会身份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刘志恒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建议市场监管部门与司法部门建立维权绿色通道,降低维权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特点,将其应用于数字版权保护领域,优化剧本娱乐行业的版权交易,争取将河南省打造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剧本交易中心。
第二,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将DM(主持人)纳入我省特色职业工种,同时鼓励高校与剧本娱乐头部企业在人才培养、课程专业设置等方面深入合作,举办相关竞赛,以专业对接产业,培育应用型人才。
“作为沉浸式体验、颠覆式创意、年轻化消费的重要文旅文创产业,剧本娱乐产业还需要多方面的协作和持续的投入,才能为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最优解。”刘志恒表示。(文图:张红刚、张功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