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喜喜过大年 快乐龙——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中心小学三五班青松中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2-11 11:35:1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林木

欢欢喜喜过大年快乐龙——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中心小学三五班青松中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参观游览路桥十里长街

1707463090596.jpg

1707463144814.jpg

  春节即将来临,路北小学三5班的同学们一起来到路桥十里长街寻找专属于台州的年味年俗。路桥十里长街始于东汉、兴于两宋、盛于明清,是浙江省重点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是路桥的城市地标、千年商都的文明源头,镌刻着路桥人的乡愁记忆。同学们通过参观游览十里长街并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了解了长街的历史文化、认识了省级非遗“灰雕”、知道了邮亭驿站的历史和功能、邂逅了福星阁的精致与华丽。

“布”简单的小萌龙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布贴画原名宫廷补绣,俗称布贴画,又叫布堆画,是路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常见的手工艺术之一。布贴画最开始起源于宫女们用丝绸制作的女红[gōng]制品,慢慢地开始制作实用物品和一些摆件等等。人们往往用吉祥喜庆的图案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向往。本次活动中非遗传承人张绣洁老师将布贴画艺术与现代卡通艺术相结合,走出一条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的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龙年即将到来,同学们对于龙的喜爱和期盼越来越浓厚;无论男女同学都在制作布贴画小萌龙的过程中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写福字~送福气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在中国,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窗贴上大大的福字。“福”文化是贯穿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大众文化、民俗文化。在甲骨文中,“福”字为“双手举酒祭天”的象形文字,福的本义是古人把家中最美好的食物美酒,诚挚地敬献给神灵,祈求神灵赐福与保佑。所以有感恩、虔诚和分享的意思。古代祭祀是为求得上帝或神祖的保佑,祭祀后要把祭品分别送人叫“致福”、“归福”,所以“福”又有感恩和分享的意思。同学们在写福字过程中也是在祈福,在送出福字也是在传递福气。

制作拓印版画龙

image.png

版画老师将自己的作品雕刻在一块可以印刷的“版”上,再将这块版上的痕迹印制出来,这便成了版画。于是同学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给版上墨、对版、印制,最后再装裱加框。用不了几分钟一副版画就制作好了,是一条夔龙的图案。同学们在体验制作版画的过程中不仅认识了中国传统艺术也感受到了版画制作的乐趣,在龙年还了解到独属于中国的“夔龙纹”。

百变年糕捏捏乐

image.png

年糕年糕年年糕,今年更比去年好。对于许多台州长大的孩子来说,当父母开始张罗着做年糕时,就意味着春节就要来了。久而久之,年糕便成了年味的一部分。年糕在孩子们手中既能吃又能玩,同学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年糕捏成了各种花样。

体验传统年俗包饺子

image.png

image.png

民间谚语“好吃不过饺子”。年三十晚上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便是饺子,寓意为“更岁交子”,“子”即为“午夜子时”,“交”和“饺”为谐音,有“喜庆吉祥”和“幸福团圆”的含义。时至今日它已经深深的烙在了中国人的的心里,成为春节传统习俗之一,饺子的魅力不止来源于味道,更是来自于人们赋予它浓浓的情义,饺子也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几名同学从未包过饺子,但通过本次活动他们很快就掌握了这项技能。相信今年春节的饺子一定是同学们吃过最好吃的饺子,因为这是他们亲手包的。

通过本次年俗体验活动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更深入地了解了传统习俗的来源和演变,增强了对中国传统年俗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春节即将来临,在这里路北小学三5班集体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龙年大吉!”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