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渭城区: 秧歌社火“闹”龙年 传统年味“满”故都
发布时间:2024-02-15 11:03:1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第五博 | 责任编辑:林木欢乐的锣鼓敲起来,喜庆的秧歌扭起来。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咸阳老街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秧歌民俗社火热闹上演,大家载歌载舞,体验民俗文化盛宴,感受浓浓幸福年味!
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乐,身着盛装的社火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踏着旋律尽情表演。精彩的社火表演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看。舞龙、舞狮、扭秧歌等表演,或气势磅礴、或欢天喜地、或滑稽可笑,不仅演出了节日的喜庆,演出了人们的欢乐与幸福,也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市民李女士表示:“很久没有闹社火了,我们这儿的社火今年很有年味,非常热闹。社火也是传统文化,我们年轻人应该传承下去。”
社火队伍从北平门门楼出发,途经北平街、东明街,所到之处,沿街挤满观众,大家边看边用手机拍录,并一路紧随表演队伍,欢呼叫好。
在清渭楼广场集中展演,社火队员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展示各自的绝活,现场锣鼓声、掌声、欢呼声热烈火爆,瞬间变成欢乐的海洋。近两小时的巡演中,无论是年轻的姑娘小伙,还是年长的大叔大婶,表演队员们一个个都活力充沛,神采飞扬。
锣鼓喧天、游客云集,长巷古街、烟火气盛,孩童嬉戏,欢声笑语,多姿多彩的活动尽显渭城特色和传统年味儿。
咸阳老街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包括中山街、北平街、东明街等32条街巷。街区内有咸阳博物院、清渭楼美术博物馆、凤凰台、安国寺、钟楼等景点。
清渭楼是古都咸阳发展的历史见证和标志性建筑,始建于秦代,名曰咸阳楼,汉唐时期更名为“秦楼”、“咸阳东楼”。北宋景佑年间,时任咸阳知县的诗人黄孝先重修咸阳楼,更名为:“清渭楼”,并留下了“黄翁爱山不知休,每日不下清渭楼”的感叹。历史上的清渭楼曾与黄鹤楼、鹳鹊楼、岳阳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唐代诗人许浑曾以“一上高楼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描述了这座千年名楼的壮丽景象。
文化惠民演出年味浓渭城各大广场好戏连台
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四,咸阳老街秧歌民俗社火精彩上演的同时,在文林广场、文汇公园、凤凰广场、钟楼广场的文化惠民演出也拉开了帷幕。
文林广场上到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在现场观众的热情期盼中,渭阳街道2024年春节文化惠民演出如约而至,戏曲大串烧演出专场华美呈现。《大家喜欢》《香山还愿》《村香看女》等精彩节目依次上演。演员们韵味十足的唱腔、浓淡相宜的妆容、神形兼备的身段步法,加之铿锵有力的鼓响锣鸣,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让群众零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
在文汇路街道文汇公园内欢快的音乐、翥凤翔鸾的舞姿,让在场观众感受到了来自文汇办的热情。精彩的西藏舞《雪域的祝福》、有氧健身操《过河》、红舞串烧、《阿瓦人民唱新歌》《拥军秧歌》《大生产》等精彩的表演吸引了无数观众。合唱《映山红》、舞蹈《回娘家》、红舞串烧《南泥湾》《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最亲的人》《洗衣舞》让观众们热血沸腾,连连叫好,将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新兴路街道凤凰广场上精彩的秧歌展演,让渭城年味十足,营造出热闹、红火、喜庆的节日氛围。伴随着急促欢快的鼓点,秧歌队的队员们个个身着鲜艳的服装,他们有的敲着腰鼓,有的抖动着丝绸,有的挥舞着彩扇,不断变换着新花样。虽然天气寒冷,但是队员们个个神采飞扬,精神抖擞,精彩热闹的秧歌,表达着人们内心的喜悦和对新的一年美好期盼。
中山街街道钟楼广场上好戏连台,将最具“秦人风格”的艺术年味年俗,带向大众,秦腔折子戏、兵车行、赶坡、脱口秀等深受戏迷喜爱戏曲片段与观众见面,在喧腾的舞台秦味中,展现喜乐融融的节日氛围。据悉,此次文化惠民演出将从农历正月初四持续至十五,分别在文林广场、文汇公园、凤凰广场、钟楼广场持续上演。(图文:通讯员 第五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