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科学布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中央对“新质生产力”的最新定义是: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从定义上来看,上述几个关联词也有密切联系,比如“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及WTO《世界贸易报告》关于“再全球化”、“经济、“安全”、“普惠”、“环保”,特别是“数字技术将改变全球经济和贸易”等的趋势论断互相呼应。数字文明时代,数据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新的生产要素催生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生产关系催生新的社会契约,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生态和以数据驱动的数字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建立新的数字友好社会契约和数字友好全球共识,是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内涵,升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认知和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探索。
一、数字友好与新质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WTO《世界贸易报告》历来以其前瞻性、科学性、实证性的论述,使得其对于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世界贸易报告》2018年主题为数字贸易、数字连接成为新的经济增量,降低数字贸易壁垒和数字鸿沟。2019年主题为服务贸易,分销和金融可以提高经济体和企业竞争力。2020年主题为政府在数字时代应当制定数据激励政策,建立知识中心,避免数据壁垒。2021年主题为多边贸易增强灾害应对和经济韧性。2022年主题为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降低碳排放的高科技技术促进经济增长。2023年主题为再全球化、普惠、安全、绿色的发展趋势。世界贸易报告未能提及的是媒体平权化及Web3.0技术到来之后,使得世界的政治和媒体参与人口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张,这使得相应的政治参与、安全、媒体观都会呈现全新的形态,可能会出现新的社会契约变革。结合历年的《世界贸易报告》,我们深入总结出了数字文明时代新的社会契约:数字友好社会契约。数字友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新内涵,是一种人与数字化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和数字文明趋势,其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的人类生产生活和以数据驱动的数字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并遵循科学实证不断进化和改善,最终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状态。
新质生产力是指在数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通过采用先进的科技、管理和制度创新,提高生产过程和产出,实现更为智能、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这一概念强调生产力的质量和效益,而不仅仅是数量。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指引下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巴黎协定的要求下,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党领导下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人才强国、交叉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培育方向;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产物,包括但不限于从传统的人力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密集型的业态转变;是引领全球创新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包括但不限于宜商化、安全化、绿色化、智能化、集群化、人文化等关键方向。
因此数字友好与新质生产力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思想与发展要素的对立统一关系,纲举目张,殊途同归。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数字友好社会必然发展路径。
二、推动构建数字友好社会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目标。
人类正在从工业文明进入数字文明时代,技术改变了经济,经济改变了社会。在这场长期的变革中,有几个根本性的问题需要解决:数字文明时代的创新和技术演进路径是怎样的?数字文明时代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增长是怎样的?数字文明时代的社会治理结构是怎样的?数字文明时代复合型国际化创新人才、青年领军人物如何培养?如何建立起数字友好统一战线和全球大循环?数字鸿沟和数字伦理等问题如何破局?数字经济如何测算?数字经济学理论如何重构?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变局之中我们该怎么做?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专业委员会(“CWTO数贸会”)全球首倡数字友好公理系统,倡议发起“世界数字友好日”,组织举办世界数字友好大会,并于2022年8月18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数字友好大会上发布《世界数字友好共识二十条》全球倡议。
1.制定数字化策略和营造数字化环境,遵循开放、公平、透明、无歧视的价值和原则。
2.提供普遍、安全、可负担的数字网络服务、设备和基础设施。
3.培养复合型数字友好人才,改善获得数字友好人才的机会。
4.促进国际合作,促进提高人权、包容性、普惠性、多样性、创新性的数字业态发展。
5.弥合数字鸿沟,尤其关注性别平等、年龄平等、健康平等,为儿童和职业教育提供数据要素培养机会,增加对于中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数字友好度关注,增加对消费者数字经济意识和权利的保护,增加对于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支持。
6.基于数字友好,建设金融平等、金融安全、金融效率和金融普惠。
7.促进数据要素的确权、定价、转让和保护机制,改善数据要素融资,提高数据要素贡献、服务实体经济的比重,改善数字产业生态和传统产业融合。
8.提供非排他性数字技术和数据作为公共产品,加强数字产品政府采购、促进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内生增长,鼓励数字知识经济,促进和培养开源技术,良性激励创作者和创新者。
9.促进数字友好关键标准和测评方法制定、共享与实施,开放数字友好法规。
10.促进信任、安全、可控的国内及跨境数据自由流转。
11.促进正当、合法、必要、包容的数据治理和敏捷监管。
12.促进不同主体、地域、制度和法律体系下的数据互操性。
13.促进法域内或者跨法域数字化司法、司法协助与救济、问责制及程序正义。
14.在反垄断策略、保护隐私、提高安全性、建立信任方面提供建设性意见,构建全国统一数字化市场和广为广泛的国际数字化市场。
15.促进可信的数据技术、计算技术和流转技术、提高数字系统鲁棒性和数字化透明度,保障身份、安全、隐私、财产和秘密。
16.发展数字友好的技术、工艺、产品和服务,建设符合数字要素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和全要素生产率改善方案。
17.建设数字化包容度高的产业结构,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产业,强化产业链。
18.促进货物贸易数字化、服务贸易数字化,知识产权和数字权利交易,建设数字化海外仓、数贸港、和贸易金融结算机制,构建经济增长新增量,匹配供需,改善就业。
19.促进数字友好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高效经济、移动出行产业。
20.建设数字友好城市、园区、社区、乡村,跨境合作等新型交流机制,促进形成具有国际向心力、促进中国统一、同胞心灵契合、人人关爱、鼓励、维护数字友好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当前重点提及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使得企业和组织能够更好地管理信息、优化决策,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2.智能化制造和自动化技术:引入智能化制造和自动化技术,通过机器学习、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手段,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和智能化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3.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注重环境可持续性,通过采用清洁能源、降低废弃物排放、优化资源利用等方式,推动生产过程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4.人力资本的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具备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提升整体人力资本水平,使劳动力更适应知识经济和技术变革。
5.创新驱动:鼓励创新,提高科技水平,推动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商业模式的涌现,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
总体而言,新质生产力发展旨在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生产方式,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整个社会的综合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强调不仅要追求产出的增加,更要关注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目标和结果,最终会实现《世界数字友好共识》所倡议的数字友好社会形态。新质生产力的新质是要素,最终实现的数字友好社会契约。
三、数字友好是弥合数字鸿沟、消除数字贫困、解决数字垄断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路径。
数字友好作为数字文明时代的新社会契约,其包含对于弥合数字鸿沟、消除数字贫困、解决数字垄断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判断和内在要求,通过指引、预测、教育、评价功能和实施,促进社会包容性、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数字文明社会福祉的双赢。其实现方式具体体现在:
普及数字技术:数字友好的政策和举措有助于普及数字技术,使更多人能够获得和运用数字基础设施、工具、平台和知识。通过提高人们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数字化社会和经济,减少由于技术能力不足而导致的不平等现象。
促进社会包容性:数字友好可以消除数字贫困,即缩小由于数字技能和资源不足而导致的贫困鸿沟。通过提供培训、支持和资源,可以帮助贫困群体、弱势群体如老人、妇女、儿童、残疾者、少数族裔、低受教育程度者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社会,并分享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福利,从而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增长。
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数字友好有助于解决数字垄断问题,通过加强监管、加强立法、维护公平竞争环境,防止少数大型科技公司,尤其是提供社会准公共产品的企业垄断市场,导致信息不对称、创新受限、公民基本权利受侵犯等问题。这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创新和竞争,推动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助于防止垄断者滥用权利、寻租造成利益俘获来限制其他经营者发展。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数字友好的政策有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即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数字化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增长点和就业机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数字友好是构建数字伦理、厘清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发展边界的核心要素和内在要求。
数字友好强调人本主义、公平正义、透明责任、技术与人类关系以及道德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性,从而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和人性化的框架。具体而言:
强调人本主义:数字友好强调以人为本,将人的福祉和权益置于数字化发展的核心位置。通过尊重个体的隐私、自主权和尊严,有助于建立起以人为中心的数字伦理,引导和规范科技发展朝着更加人性化和助力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
确保公平和正义:数字友好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确保数字科技的发展不会加剧社会不平等,或者导致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出现。这包括避免算法偏见、数据歧视、具有数字技能优势的主体获得违法利益等问题,以及促进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包容,以减少数字鸿沟和数字贫困。
维护透明和责任:数字友好的原则要求数字科技的发展应该具有透明性和责任性。这意味着科技公司和开发者应该对他们的产品和算法负责,必须提供清晰的解释和回溯机制,确保决策和行为的透明性,以便公众能够监督和评估其影响,并影响立法政策。
探索技术与人类关系:数字友好的理念也涉及到重新审视技术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包括对人工智能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和影响进行深入思考,以及厘清技术的发展边界,避免技术滥用或者对人类自主权造成不良影响。
推动道德创新:数字友好的倡导者强调道德创新的重要性。这意味着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伦理原则和价值观的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技术环境,从而保障个人权利和社会公正。
五、数字友好城市是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母体。
社群是人类发展的容器,然而当前的经济理论研究还主要侧重于企业、个人的效用最大化,缺乏对于经济中承载公平、环境、幸福、法治的容器:城市、乡村、园区、港区、自由贸易区和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正如科斯就对这种效用经济研究提出了尖锐的批判,没有人性的消费者,没有组织的企业,没有市场的交换(we have consumers without humanity, firms without organization, and even exchange without markets)。过去智慧城市研究侧重于提高城市的信息化、处理事务的敏捷性,却忽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构建更多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法治、公平等利益相关者要素和重视程序正义,缺乏应有的人性温度和对人的尊重。在对于如上经济社会研究理论缺陷的敏锐判断基础上,CWTO数贸会汇集多方力量,深入开展数字友好公理系统和《数字友好城市评价规范》标准的研究、制定和推广。
《数字友好城市评价规范》立足于国际趋势和中国现状。当前,中国的经贸现状则出现了三大变化:一是贸易结构改善。形成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主的外贸出口新格局,这与2022年《世界贸易报告》是一致的;二是吸引外资规模进一步加大。中国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可以有效摊薄固定成本及采购、研发、销售、物流、法律和司法成本,这也是劳动生产力提高的表现。廉价劳动力不是中国的比较优势,但是规模化之后,中国制造产品依旧比国际产品便宜30%。三是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新发展格局。2010年中国外向经济,进出口总额占GDP70%;到了2022年进出口总额占GDP的35%,也就是1/3左右。未来20年可能基本上也是这个比例,这就是供给侧改革、统一大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所取得的成就。
所以,贸易结构、外商投资和内循环这三大现状就是我们在中国视角下讨论促进数字友好城市的物质基础。片面讨论城市结对子没有务实的意义。发达国家制造业环境增值占比不到40%,服务业增值占比超过60%。利用服务业对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支撑作用,把制造业的研发、物流、检验、金融、售后、环保、赋能、外包、电子商务、品牌、法律服务都包含进去,这样才能真正占据国际利润的大头。如此,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就起到了强势带头作用。龙头企业集群化,既是制造业技术、生产线的发明者和组织者,也是产业链标准和供应链组织的领导者,成为链主企业,这将为我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如果一个城市制造业规模很大,但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很低,这座城市的制造业一定是二三流的低附加值制造业。如果这个城市的产品在全球的附加值很高,那么这座城市产品中所镶嵌的服务业一定不是这座城市做出来的,而是其他地区的企业将大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专利技术等输入到了这个城市。
通过数字友好城市评价,引导城市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业比重,朝着数字化、服务化、集群化、宜商化、安全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这样就构成了数字友好城市新的评价指导标准。排除价值观的偏见,多用经贸、技术的语言进一步在全球各国城市发展中取得共识,就构成了CWTO数贸会正在主持、吸纳各界意见参与制定《数字友好城市评价规范》的大纲,这样才能够真正形成指导城市数字友好转型和帮助城市在再全球化历史性变局中取得先机的指南。数字友好城市的实质应当是通过数字友好城市的评价和国内外传播,引导更多的城市、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参与到新的数字化产业链、新的安全价值、新的服务溢价和用户粘性、改善数字鸿沟的普惠式参与、学习和发展、以环境保护为价值引导、促进高科技产品出口和改善环境。
六、推动构建基于数字友好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数字经济贸易体系
数字友好新质生产力是指在数字文明时代,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数据要素和人力资本等因素改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和数字社会福祉的双赢。数字友好新质生产力的实现需要国内外的政府、企业、学术界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合作机制、推动技术创新等方式促进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科技创新,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和服务等。具体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区块链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创新等。
模式创新:通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探索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新型商业模式,例如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包括数字化生产流程、供应链管理、营销推广等方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产品升级: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升级,通过提高产品的品质、功能、设计等方面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服务优化:强调服务的优化和个性化定制,通过利用数据分析、智能化技术等手段,提供更高质量、更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生产关系重构:生产关系的重构,即企业与员工、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重新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新的生产模式和市场需求。
人力资本提升:数字友好新质生产力需要具备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即具备数字技能、创新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因此,数字教育改革和数字友好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数据资源整合:数字友好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包括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等,通过数据整合、分析和挖掘,发现新的商业模式和数字友好增量经济模式。
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友好新质生产力鼓励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的转型。
社会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数字友好新质生产力应关注社会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即在数字化进程中考虑到不同群体的利益和需求,实现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的公平。
在实现数字友好新质生产力广泛发展的同时,新型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贸易体系变革正在同步演进。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国际组织等依据WTO世界贸易报告、世界银行报告等多方建议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式共同推动世界数字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实现共赢共享的目标。
国际合作与标准制定: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数字化领域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包括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贸易、跨境数据流动、跨境物流、灾害应对、碳中和激励等方面。这有助于构建共同的数字友好框架,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互通互信。
数字技术和贸易政策:各国政府可根据数字友好原则制定和调整相关的贸易政策,包括促进数字贸易、消除数字贸易壁垒、支持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等。此外,还可以加强跨国合作,共同应对数字经济中的挑战和机遇。
跨国企业合作与交流:企业应加强跨国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推动数字化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同时,企业还可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和开展产业实践。
数字友好教育和人才培养:各国应加强数字友好教育和人才培养,培养适应数字文明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包括在全球范围内培养具有数字友好要素、以人为本的价值和以数据驱动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要素人才,并提供数字技能培训、支持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以及促进跨国人才流动与合作。
国际合作与发展援助:发达国家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数字化发展援助力度,帮助其建立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实现数字友好新质生产力的共同发展。
技术安全与隐私保护:国际社会应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合作,建立跨国数据流动的安全机制和规范,以确保数据在跨境传输和共享过程中的安全可控。为新兴技术立法,建立符合以人为本和数字经济贸易特点的监管和治理机制。
数字友好与新质生产力互为掎角,CWTO数贸会在制定《数字友好城市评价规范》及其他数字友好评价规范过程和指标设计框架是既可以城市自己评价,也可以和友好城市互相评价,以及和数字化与经贸交流、国际化与对外开放、友好型与可持续发展等有机结合。在再全球化语境中,凡是促进中国产品与国际产品互通、中国服务与国际服务对标、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评价指标就是我们探索制订《数字友好城市评价规范》和深度参与再全球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最终形成数字友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义:推动构建普惠、安全、环保的数字友好世界经济贸易体系。
七、探索与建议
通过对数字友好和新质生产力及其创新母体研究,要求我们既要研究数字化和新质生产力本身,又要研究产生数字友好社会契约和新质生产力的科学性。从科学、前瞻、及实证的角度形成评价体系,并且在发展数字友好新质生产力和推动构建数字友好社会中,要充分与用户、企业、社群、国际资源交互、实践,取得最大的共识。
1.数字化和智能化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企业能够更好地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和生产效率。
2.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企业通过采用清洁能源、减少废物排放、推动循环经济等方式,追求在生产中最大程度上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以人为本、为技术立法:面对加速演进的技术变革,要采取既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又不能损害以人为本和让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畅通立法途径,为高新科学技术进行立法,为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技术平台进行立法,防止其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侵害,防止其对人类社会造成不可控的伤害。
4.创新和人才培养:新质生产力的推动需要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是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5.灵活性和适应性: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新质生产力强调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制造,企业能够更迅速地调整生产线,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6.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新质生产力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雇佣合理待遇、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等方面。对于新型用工关系群体、平台经济用工群体,畅通其代表发生渠道,运用多元机制重点关注权利保障。要求企业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的全面利益,防止其钻法律变革滞后的漏洞。
7.新的安全观:独立、自主、可控、法治、和而不同,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价值链中。
8.生产性服务业:把制造业的研发、物流、检验、金融、售后、环保、赋能、外包、电子商务、品牌、法律服务都包含进去。
9.宜商环境:增强法律的可预期性、国际性、可执行性。维护自然正义、尊重程序价值、尊重和保护产权、企业家产权,不同产权一视同仁,统一大市场。
10.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践行和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家精神。
(作者: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