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巾帼力量 守护公平正义——湖北石首检察院组织《第二十条》观影活动
发布时间:2024-03-07 11:20:2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邬维 | 责任编辑:乔沐近年来,湖北省石首市人民检察院秉承“文化育检、文化强检、文化励检”理念,开展了许多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在第114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聚焦“凝聚巾帼力量,守护公平正义”这个主题,组织女干警观看电影《第二十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召开主题座谈会引导女干警不忘司法为民初心,进一步坚定职业信仰、提高统筹法理情的履职能力、培育爱岗敬业的奋斗精神。
影片《第二十条》将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浪漫主义的情怀相互融合,在笑中带泪的悲喜剧框架下,为观众和司法从业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二十条”普法课,具有强烈的现实观照意义。
“令你最受触动的台词是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检察官?”“如何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期待、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围绕这些问题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观影感悟她们说
张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业务能力,缺少的是那份对“公平正义”的坚持,以及誓死捍卫公平正义的“孤勇”。我对电影里印象最深的台词是“法律是让坏人付出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法不能向不法低头”。今后,当我有一天面对重重压力之时或者迷茫不知归途之际,希望我能够记起这句话,拥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和气魄,成为守护“公平正义”最忠诚的勇士。
毛甜: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时,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信念,更需要的是对人性真善美的坚守。“法律的权威来自于哪里?难道不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吗?”这句话震撼了我,法律与情理不应该放在对立的位置,法律适用不能脱离于社会抽象存在,应该将情理与法律相融合,将当事人的行为与实际处境和行为发生的社会场景联系起来。只有秉持情理、法理相容的理念,作出的评判才能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和法律的权威才能得到充分维护。
李兰心: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愿意付出很大代价去改变一些“一直以来那么做却不一定对的事”进而影响更多的人。无论是受害人郝秀萍,还是检察官吕玲玲,和作为一名普通母亲的李茂娟,她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的闪光点。最让我触动的,是那句“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难道不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吗?”罗翔老师曾说“法考题拿出来纠结时候你就直接化身卖菜的大娘,你就想她会怎么选。”我深深认可并领悟了这句话,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法治之光。
徐文昕:主角韩明眼睁睁看着上访者张贵生骑着摩托车被撞死以后,当他面对死者未成年女儿的声声哭诉;面对残障人郝秀萍绝望地跳楼;面对儿子见义勇为,问他我错了吗?面对老同学对他满怀的期待,他的灵魂觉醒,思想发生了重大转折。因为他和别的检察官不一样,在校读书期间,高叶饰演的女同学被猥亵,无人站出来指证,是血气方刚正义无比的韩明站出来了。“是什么让一个母亲,愿意丢下在监狱的丈夫、丢下五岁的残障女儿而选择去死?是她对法律的绝望。”吕玲玲的这一番话唤醒了韩明内心沉睡的正义之心,“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一个人的人生!”更是令人振聋发聩。
吴梦雅:《第二十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即贯穿电影的主题。电影中王永强的原型之一是2018年的“昆山于海明反杀案”,由于网络媒体的快速传播,该案被曝光后一时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在最高检正确指导下,该案被认定为正当防卫。这对后续类似案件具有深刻意义。电影中说:“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台词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去成为像吕玲玲这样负责、认真、严谨的检察官,坚守底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邬维:“如果你在那辆公交车上,你会挺身而出吗?”小女孩的问题直击内心。你想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就需要你做出什么样的行动去创造。就像那句话所说: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火炬。
座谈会上对过去一年来,女干警们的辛勤付出、无私奉献表示充分肯定,并致以亲切的节日问候,充分听取女干警们的心声,了解女干警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和需求,鼓励女干警们拿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拼劲和干劲,坚持锤炼过硬的政治素质、专业的履职能力、勤学苦练的钻研精神,为新时代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来源:湖北省石首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邬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