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增”提“三力”,开创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4-03-19 10:09:4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培金 | 责任编辑:严格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历史文化遗产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历史文化遗产吸引力。文化自信是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的肯定与信心,是我们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内在需求,我们只有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才能不断提升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的主动性。这要求我们一是要不断发掘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文物展览等方式将中国古代文物蕴含的精神文化气息充分展示给观众,让观众更直接,更深刻了解到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二是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政策支持,要聚焦目标任务,牢牢把握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前进方向,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全面加强普查,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活态传承;三是要充分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如数字化、虚拟化技术。千年丹青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获得新生,古代绘画艺术走进大众润物无声地涵养着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需求,提升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力。需求促进提升文化遗产的内生动力。提升文化需求是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途径,是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的关键之举,是推动历史文化遗产走向大众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一要将历史文化遗产大众化,不断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以更加便捷、更加易懂的方式进入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如郭海博民间文艺名家工作室主打的就是惠民便民,贴近百姓的烟火生活;二是关注青少年以及不同群体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需求,将不同历史文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灌输到不同群体的思想中。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海博和女儿郭海墨为残障儿童讲解铁板浮雕的制作流程和工艺特色;三是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为群众提供满足过节的文化需求,如元旦前后开展长城主题创作现场观摩活动,书法小分队为工作室周围的社区居民送“福”上门等。

增强产业活力,提升历史文化遗产影响力。文化产业的新生关系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历史文化遗产的现实载体,文化产业链的发展不仅能够让大众更清晰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由来与内在,也能够吸引更多文化工作者投身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来。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挖掘文化人才,培育乡村非遗传承人,让乡村文化能够带动相关文化产业逐渐发展壮大,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创业,从而推动保护传承民间手工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二是大力发扬文化旅游业,如各地“龙年非遗大集”集中展示了中国传统民俗的深厚底蕴与文化魅力,让游客在浓郁的年味儿中感受“非遗”之美,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传承关系着我国作为世界唯一未出现文化断层的重大意义,结合我国现状,只要不断提升历史文化遗产的吸引力,增强活力,提高影响力,必然会开创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新局面。(李培金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