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大棚里的“科技范儿”
发布时间:2024-04-09 11:22: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汪敏 | 责任编辑:乔沐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
阳春三月,踏足会东粮烟示范区,入目是头顶“金黄”的油菜、随风轻舞的小麦穗,静候采摘的蓝花籽与颗粒饱满的豌豆荚,一片丰收的希望,但真正的主角是在盎然生机作物环绕间屹立的烟叶育苗大棚。
春节前,笔者采风时,看到一棚棚正处于采摘期的无土栽培蔬菜,颗颗嫩绿可人。大棚负责人毛祥金一边娴熟地摘菜、割菜,一边还自豪地向笔者介绍:“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蔬菜,种植过程更加轻松,产量和品质都很好。”
时隔两月再到此地,映入眼帘的却是另外一幅繁忙景象。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将装有嫩烟叶苗的育苗盘放在剪叶机器里进行烟苗的规范化剪叶,笔者向育苗棚负责人问出了心存已久的疑惑,“这确实是烟叶育苗专用大棚对吧?那怎么之前搞上了蔬菜种植呢?且你们这个棚里的育苗池怎么是‘躺’在一米高的架子上的,奇怪极了!”负责人在带领笔者参观有着38个育苗棚、占地面积大于4亩的烟叶育苗中心时,给出了答案。
“在历经烟叶育苗以及油菜、玉米等经济作物育苗后,育苗大棚会迎来它的‘空窗期’,如何利用闲置大棚增收是摆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一番考虑,我们决定搞蔬菜种植。但现在是烟叶育苗期,大棚得重新干起老本行,履行烟叶育苗职责。”毛祥金解释道。
会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派驻育苗中心的技术人员陈文华说:“之所以在这个大棚内将育苗池建在一米之高、底部附有滑轮的铁架子上,一是方便育苗,节省育苗人员体力;二是节约烟基建设成本,传统育苗池每年育苗期都需要重新建棚、垒池,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经两位老师一番答疑解惑,笔者对这个大棚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与传统的育苗大棚不同,处处体现着“科技范儿”,水肥一体化施肥机、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环流风机、植物生长灯、遮阳网、喷灌管道等现代化农业设施一应俱全,全电子监控、全自动智能化的管理,让眼前的每一株青翠欲滴的烟苗都打上了高科技的烙印。
走出棚外,笔者看到育苗工人正在把刚裁下来的烟苗废叶往“小火车”里装,这些废叶会在小火车的运送下,到达指定地点进行集中科学处理。
无论是棚内一系列的高科技设备,还是棚外奔腾不息的小火车,都令笔者叹为观止。利用高科技设备育苗不仅便于烟苗温湿度管理、利于培育壮苗,同时还能减轻工人劳动负担,减少育苗成本。
近年来,会东县秉持“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理念,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烟叶种植,积极推广“企业+农户”模式进行订单式种植,通过全托式育苗、推广优质品种、完善烟叶产业链、加强技术培训等举措力促烟叶产业稳产提质,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会东县计划育苗196.7万盘,可供移栽面积为26.3万亩,预计全县烟农通过种烟可实现创收13亿元。
下一步,会东烟区将持续强化育苗各项技术措施落实落地,严格品种管控,确保烟叶生产迈好第一步,有力推动优产优供,真正实现让工业满意、让烟农增收。(文图: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