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城市运行生命体征评价指标体系》标准正式发布
发布时间:2024-04-09 13:57:2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丁可当前新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赋能作用愈发显著,随着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元宇宙支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突破,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壁垒被逐渐打破。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新城市形态,元城市的落地速度将被进一步加快。未来,随着城市落地速度的加快及数量的增加,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在城市发展能级跃迁、产业活力激发、服务能力进阶、治理模式变革和安全保障升级等方面的作用会愈加凸显。一套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将成为引领元城市创新发展的“指南针”,透视城市运行态势的“体检表”,洞察城市风险因素的“预警器”。
在数字经济时代,场景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真实世界中的创造性应用,可生成具有前沿性、科技感和变革性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构建元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有利于培育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有利于引领城市数字化生活新风尚,有利于构筑城市绿色韧性发展新防线。在推应用和经济效果方面:一是因地制宜,各地可量身定制元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集。通过灵活调用各项指标,不同城市可以实现通用指标的横向可比和特色指标纵向可比,为各城市找准自身在全国的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动态监测,实时发现元城市运行管理问题,针对城市生命线工程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监测预警,辅助城市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和处置城市运行管理中的风险和安全漏洞,提升城市运行的安全度和健康度。三是数据赋能,推动城市数据共享和融合应用,实现城市全量政务数据的汇集和共享开放以及各类业务场景数据的融合应用,全面赋能城市治理智能化和科学化。四是以评促建,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参考,利用纵向和横向比较结果,能够更好地找差距、补短板、堵漏洞,“治已病、防未病”,是有针对性地制定城市发展计划、开展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依据也能够为其他城市治理提供经验和借鉴。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元城市的建设,制定一套较为稳定的、通用的、可扩展标准,规范元城市建设基本的要求和要素,为元城市运行生命体征评价指标体系场景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有限公司、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中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联通(江西)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海南)创新研究院、圆角科技发展(佛山)有限公司、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检测认证技术发展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云粒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岱山县政法委、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电科电科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通服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等产学研单位联合成立标准编制组。
该标准确立了元城市运行生命体征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说明、指标权重和测算方法。指标体系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服务、城市治理、生态环境5大领域推进元城市运行生命体征评价体系:
a)基础设施:在元城市中,不仅包括物理世界中的道路交通系统、给水排水系统等传统基础设施,还涵盖了数字世界中海量的应用场景和丰富的数字技术,而支撑物理城市映射到数字空间的是以网络、算力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基础设施部分包含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物联感知设施、数字孪生设施5个二级指标;
b)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既包括单个产业的进化过程,又包括产业总体,即整个城市经济的进化过程,既包括某一产业中企业数量、产品或者服务产量等数量上的变化,也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更替和产业主导位置等质量上的变化,而且主要以结构变化为核心,以产业结构优化为发展方向。产业发展部分包含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企业情况、产业升级、要素资源和发展生态7个二级指标;
c)民生服务:现代化的民生服务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来确保民生保障高效覆盖和公共服务高质便捷,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民生服务部分应包含政务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优抚安置服务、社区建设、住房保障、文旅服务、殡葬服务、出行服务12个二级指标;
d)城市治理:城市治理既包含政府行政体系建设、数据资源管理、基层治理、治安防控、应急处置等内容,也包含各种事故、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网络和信息安全等与城市安全运行相关内容。因此城市治理部分应由政务运行、公共数据治理、社会治理和城市安全4个二级指标组成;
e)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绿色生态的概念内涵非常丰富,包括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环境治理保护的内容,还涉及碳达峰碳中和、优化能源结构等与绿色生产相关内容。生态环境部分应包含环境监测、生态保护、污染防治、人居环境和绿色生产5个二级指标。
图元城市运行生命体征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图
标准提出开展元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评价工作,宜先建立由当地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相关业务部门协同参与的评价组织机制,通过数字化平台汇聚指标相关数据,各部门对提交平台的数据质量负责。同时,标准提出了广泛的数据采集渠道,包括公开统计数据、政府行业数据、互联网数据、第三方数据、调查数据以及监测数据等,以确保指标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其中,公开统计数据将作为评价的基础,政府行业数据则通过政府部门提供,覆盖了诸如市政设施物联感知数据、时空地理数据等关键领域,而互联网数据则从各种公开渠道获取,包括新闻媒体报道等,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多样性。此外,第三方数据和调查数据也被纳入评价的范围,以提供更为全面的视角和数据支持。
在指标测算方法上,标准提出两种指标测算方法。方法一以一系列经过筛选的指标为基础,建立起元城市运行生命体征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综合计算得出元城市运行生命体征评分,即元城市运行生命体征值。方法二通过采用多指标体系的综合指数法,将不同性质的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转化成一个综合指数值,从而反映元城市的运行状况和水平。
为推进我国元城市的建设,制定一套较为稳定的、通用的、可扩展标准,规范元城市建设基本的要求和要素,该标准提出了一套元城市运行生命体征评价指标体系。标准的发布能够为元城市建设提供更为科学的城市管理手段,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持,有助于全面把握城市的生命体征运行状态,从而指导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决策制定,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