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发布时间:2024-04-15 15:27: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康琼 刘玉洁 | 责任编辑:严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两个结合”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要求。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用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紧紧抓住高校课堂教学这一主要环节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必须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个方面为抓手,站在立德树人、思想引领上的高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处理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关系、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的关系、短期评价与动态评价的关系。

教学内容上突出鲜活。要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在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中嵌入、植入、融入各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构建起立体化、全覆盖、有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要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金课”,运用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中国故事、中国经典、中国诗词、中国书画等让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的活起来。既要站位高,又要避免将中化优秀传统文化生硬楔入专业课程的倾向。

教学方法上突出实用。可采取案例式、情景式、互动式、体验式、专题式等教学方式方法,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移动课堂”教学,将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从教室搬到博物馆、音乐会、传统节日庆典场、文化遗址等,通过生动的情境模拟、情感体验、现实体会、深情对话等模式,让大学生零距离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

教学手段突出现代科技支撑。构建新媒体和新技术为支撑的教学传播矩阵,充分“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全网互动直播、机器人、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从多学科、多角度、多维度、多层面探究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媒体技术在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推动课堂教学的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高度融合,增强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感和吸引力。

二、牢牢把握校园文化建设这一重点内容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价值引导、环境熏陶、精神激励和行为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我们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有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使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频共振、协调发展、共同促进。

提升校园传统优秀文化建设的高度。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巧妙嵌入其中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审美观念。如通过校园当中的国学热、诗词热、汉服热、雅集热等帮助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与阐发,推广宣传“大学生道德楷模”等道德模范的优秀事迹,提升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增加校园传统优秀文化建设的温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悠长与当代大学生的时尚活力有机融合,满足学生多样化、多层次、多角度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寝室文化、食堂文化、课堂文化、图书馆文化等方面文化建设,弘扬校史、校训、校歌等传递的传统文化精神,推动传统武术进入校园成为时尚健身项目,使大学生在春风化雨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气”“书卷气”“历史气”,自觉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拓宽校园传统优秀文化建设的广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兼具传统情怀与国际视野,可以依托孔子学院、暑期学校、访学交流基地、特色交流平台等,让大学生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接轨。鼓励大学生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举办国际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与世界各国各高校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鉴对话,以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稳稳推进教育队伍建设这一重要任务

教师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国家综合实力之所系,全民族素质之所系,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之所系。我们要稳步推进教育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教师队伍,引导学生自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提升教师素养,壮大优秀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培育一批思政理论素质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修养高的教师队伍,引导教师自觉用党的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高度重视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打造一批理论功底深厚、人格力量强大、受学生欢迎的“金师”。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加强对教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建设,为优秀教师提供晋升和奖励的机会。

加强全员育人,形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整体部署、党政群团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相关部门各尽其责密切协作、师生员工充分融入携手共进的全员育人大格局,构建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安全稳定体系、队伍建设体系、评估督导体系等全方位、系统化、动态综合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最大限度激活三全育人的链条动力,最大限度释放三全育人的工作活力。

引入社会力量,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水平。可以通过聘请一批具有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史哲知识的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博物馆员、民间手艺人等到校园讲学、讲座,或担任兼职教师。鼓励和组织大学生参加“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和组织大学生走向基层开展社会调查,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作者简介:康琼,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刘玉洁,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