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关节骨科邱东新:雨季地面湿滑,做个快乐“不倒翁”

发布时间:2024-04-24 16:50: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汪礼军 | 责任编辑:郭顶

近期南方阴雨连绵,地面湿滑,老年人滑倒摔伤的风险大大增加。老年人动作迟缓,应急反应能力降低,又普遍存在骨质疏松现象,治跌倒后出现胸腰椎体、髋部、腕部及肩部骨折的老年人明显增多。就这现象,笔者走访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关节骨科邱东新副主任医师。

邱东新副主任就以下几个问题告诉大家:

一:为何老年人跌倒就容易骨折?

正常人体骨骼代谢有破坏和形成的动态平衡机制,但随年龄增长,器官功能退化,骨破坏逐渐多于骨形成,骨钙流失增加。加之老年人食量下降,易营养不良,钙的补充不足;活动量的下降更降低了骨形成及强化的能力。骨皮质开始变薄,骨松质也从海绵样致密结构开始变成蜂窝煤样空泡结构,一旦跌倒骨质受到冲击力,就容易出现骨折。

二:那么对于老年人来说,该如何预防跌倒?

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地面湿滑,减少不必要的外出;2.出行时穿防滑鞋;3.步行不稳时,辅助手杖等支撑保护;4.如果摔倒,要避免用手及臀部支撑,尽量身体侧方着地,增大倒地时受力面积;5.老年人视力减退,平衡能力下降,保证活动区域视野清晰,地面无障碍物。

三:老年人跌倒后该如何处理?

1.应随身携带通讯设备,跌倒后能第一时间寻求到帮助;2.判断是否有出现疼痛不能活动的部位;3.如出现明显疼痛,不可随意活动,避免加重损伤;4.及时就医检查。

四:老年人跌倒后骨折该怎么治疗?

老年人常见的骨折有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股骨近端骨折等。治疗的方法存在差异。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群有其自身的特异性:普遍存在骨质疏松症,骨钙流失严重,成骨性较差,骨愈合能力较差;如果长期静卧,缺乏活动,会增加骨钙流失,加重骨质疏松,进入恶性循环。而且在等待骨愈合的卧床期间(一般2-3月),如果生活护理不当,极容易出现压疮、肺炎、血栓、尿路感染的并发症,加重病情,甚至“一病不起”。因此,对于老年人,能否早期下地活动,是治疗方案选择的依据。上肢骨折如桡骨远端、肱骨近端骨折,如手法复位固定良好,可行保守治疗;躯干骨折如脊柱椎体骨折、股骨粗隆骨折需要卧床静养,建议行手术治疗,手术较微创,术后即可快速恢复;特殊的如股骨颈骨折,基本不具备愈合能力,就应该果断早期手术,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增加治疗的风险。

五:骨折治愈后是否治疗就结束了?

跌倒导致的骨折,临床称之为病理性骨折,源自于骨骼已经出现病理性的骨质疏松。骨折虽已治疗,但全身骨质疏松的病理状态仍然存在,后期具有极高再次骨折风险。门诊也经常见到再次跌倒后出现脊柱其他椎体或对侧肢体骨折的患者。

最后,邱东新副主任告诉大家:一旦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不但要及时找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后续的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也极为重要,基础治疗需要适当增加规律锻炼,步行是增强骨骼强度、心肺功能较好和较安全的锻炼方式;注意营养均衡。同时需要药物治疗:常规口服钙剂及维生素,补充体内流失的骨钙;定期注射抗骨质流失及破坏的药物;如骨质疏松非常严重,还可以注射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坚持正确的治疗才能有效预防后续的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 (作者:汪礼军)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