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大荔中学校长教育实践记实

发布时间:2024-04-28 16:33:1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姚海宁 | 责任编辑:乔沐

新时代我们需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之内涵,这既是众多中国教育家们共同精神特质的精要凝练,更是工作在教育一线多年的大荔中学校长姚海宁的热切呼唤。

他表示:说起教育家精神,我们总会想起孔子、蔡元培、陶行知、顾明远、于漪等或远或近的教育家。其间,在三十余年的一线教育实践中,不管耕耘教坛教书育人,还是身为校长办学治校,陶行知先生一直都是我的榜样。他的家国情怀、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就是国家提出的教育家精神的典范,也是我们努力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的追随路径。

姚海宁称,学校近期“同读一本书”活动同读的是朱永新教授著的《我的教育理想》,其中有一章是“我心中的理想学校”,不同角度的阐释了教育家的精神,下面就按书中部分章节的内容引出学校办学中的一些做法,跟大家作以交流分享。

朱永新教授在“我心中的理想学校”第一点提到的是突出学校的特色。他认为评价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指标在于学校因地制宜传承或者创造出来的特色,而这些特色切合实际,在校的师生人人受益,就像他提到的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出类拔萃、科学教育思维的能力培养、实施艺术推动计划、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重视教师的严格挑选和培训、学生的自我管理等等,这些出名的学校只是常年坚持做以上的一件事情,并把它当作学校的特色去坚持和发展。这些学校之所以被认为是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综合实力超越一般的学校,而在于他们都能在某一方面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并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功,使学校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和成果。这对学校的启发很大,把大事往小了做,把虚事往实了做,盯紧一个小突破口,成就一所学校,也成就了每位师生。在教育大师的指点下,我们认真思索着学校在坚持做的事情,它不必多高大上,它又必须得让每个学生受益,捋了一遍之后,列出了我们坚持了五年以上并符合以上条件的两件事情,一个是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一个是全校同读名著活动。

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包括生涯建设和心理建设两方面的工作,学校于2018年开始组建生涯规划指导中心。目前具有生涯规划指导师证书教师共有17人。在高一年级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由专任教师按照《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教材上课。生涯规划课程内容有六个项目:生涯体验、认识自我、了解职业、自我管理、生涯决策、职业选择。生涯规划课程主要通过讲哲理故事、看生涯漫画、绘制生涯规划图、兴趣自测、话剧表演、职业体验、阅读职业文章等途径开展。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目标管理和应对未来的能力。

学校心理建设工作起步的更早,2013年我们成立了学校的心理工作室,开设心理课程,配备心理学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室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开设有心理辅导社团。2022年1月迁入新校区后,心理部室建设升级,设有心语屋、宣泄室、沙盘游戏区、心理测评系统、心理健康自助仪、生物反馈放松椅、智能互动仪、心理书籍等。部室配备2名专职心理教师,均为心理学专业毕业,持有心理咨询师证书。

坚持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对外合作工作。一个是铭师堂,在教育信息化趋势下,致力于促进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高度融合,以学校为核心场景,与学校携手共建互联网学习空间,为学校与学生提供学习解决方案,极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我校师生通过铭师堂多次参与心理测评,为学校师生心理健康追踪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二个是蛙人网,它是一个专业的测评平台,学校于2018年和青岛蛙人网合作,使用他们的高中生职业倾向测评系统对全校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测评。学校对全体班主任进行心理和生涯规划的线下培训,带领老师们学习如何解读学生的测评报告,了解学生的天赋、性格和动机,进行职业引导。这个工作是我们坚持做了六七年的,对所有学生,尤其是新高考实施后非常有益的一项工作,我想接着把它做细做实,做出我们的特色。

另外一个是全校同读名著活动,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活动,我们知道许多的文学著作和社会科学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着强大的德育力量,通过这些优秀作品,去强烈撞击孩子的心灵,那比你开多少德育宣讲会管用的多。学校也是从2016年开始,组织教师列书单、筛选名著书籍,把书架设置在教室一角、设置在宿舍一角,学生们进行空余时间,自由时间去读书,让大家把这个行动坚持下来。之后是开展教师层面的“同读一本书”活动,学校选书,规定时间大家一起读,读完之后开座谈会各抒己见,谈感想,谈运用,征选优秀的读后感全校公开发表。这也是学校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我们认为,只要我们坚持认真的去做,做实、做细,做到一定水平,像每个教育家坚持做自己的事情一样,终会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提到另外一点是“我心中的理想学校”要有一支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教授在书中说到,许多学校的教师都很年轻,这些学校的校长往往唉声叹气,埋怨学校缺乏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其实,老教师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年轻人的激情与创造也同样重要。年轻人除了缺少经验之外什么都不缺,而且有的时候,经验并不一定是好事情。没有经验反而少了条条框框,少了限制,可能更富有创造性。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就想把我们学校的实际教师队伍情况拿出来说一说,如果你能够锻造一支能战斗的教师群体,并且这个群体敢于大量的用年轻人,敢于把年轻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你收获的将远超你付出的。

我们学校由于上级的支持,固定形成了学校的人才引进制度,从2017年开始至今,每年平均有三十余名优秀毕业生和县域优秀教师加入大中教师团队,新加入的教师平均年龄在27岁,给学校增添了新鲜活力。我记得从2020届开始,我们就大胆任用年轻教师,2020届我们的教师团队青年教师占比65%,这届从高一、高二开始就是65%的青年教师团队,我们的想法就是试试年轻人,看看他们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尤其是高一时10名班主任5名刚参加工作,4名教龄2年,等到高三时,不少人是第一次上高三,但走过这遍高三大循环,我们坚信,青年人自身的缺点:教学经验不足,没上过高三,对高考命题趋势不明确,管理经验也不如老教师等等,这些问题完全不重要,因为你会发现,他们的优势:学习能力强,责任心更强,有梦想、有朝气、能战斗,这些年轻人除了缺少经验之外什么都不缺,的确,而且有的时候,经验并不一定是好事情,我们进行的课堂改革,教研改革等工作,对他们来说,可能就不叫改革,你要求课堂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没有固有思维干扰,就会做到什么样子的。2020届的结果就是,高考超额完成任务最多的老师,是我们学校仅有1年教龄的老师,而所有大胆任用的年轻班主任都超额完成了目标。近三年学校被认定的省级教学能手年龄都在30岁以下,近三年青年班主任、青年教师的高考教学质量都名列前茅。不得不说,中国的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的转型理念,像华为、格力一些公司近年来大幅度提高企业年轻人的比重,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一点经验也是我们实践和验证过来的,值得跟大家分享。

当然了,不只是把年轻教师放在重要岗位上磨练就行了,放的同时,针对年轻教师,学校要有一系列的培训措施要跟得上,对得上,丰富培训载体,务实开展各类听评课活动,长年举办青蓝师培活动、基本功考核、以考代培、浸入式跟岗学习、名校共联、重要岗位培养、走出去学习等方式,学校也注重名师引领,着力构建教师从教育新秀到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名师上升的成长通道和苗子培养计划,着重锻炼磨练,形成后续有力的师资环境。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并能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者的校长。

对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我的理解是: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科研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一个学校教育科研的成败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支持不支持,鼓励不鼓励,组织不组织,带头不带头。

对学校来讲,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育科研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上新台阶的重要条件。越是教育科学研究搞得好的学校.越能体现出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教育科研又是增强学校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它能让所有教师把时间和精力真正花在对自己工作的研究和思考上。同时,教育科研是培养青年教师,尤其是名教师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科研的投入是一个校长最有远见的投入,而轻视教育科研的校长显然是缺乏远见的。对这个教育家观点高度认同的情况下,学校对教研工作非常重视,从2021年开始,在积累了四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以学校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组建了“大荔中学一课一研领导小组”,开始了学校的体系教研工作。凡事不惟模式,但不能没有模式,尤其是面对新的课题,在反复研讨之后,教研处制定了《大荔中学“一课一研”指导意见》,内容涵盖“一课一研”活动目的,即搭建青蓝互学平台,促进全体教师教研教学水平提升,特别是促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细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落实提质减负;推动教学经验的积累与传承,形成校本教辅材料。并明确了教研的内容,即研学期和周教学计划,研单元教学,研课时教学。确定了“备-讲-磨-改”的教研流程。

学校持续开展深度学习下的“一课一研”活动已经四年了,四年间不断的完善、细化,在一课一研的基础上开展“一考一研”、“课标解读与课例分析”和“做真题、真过关、大比武、真研究”等活动,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的辅助建设,积极探索创新。组织学科深入研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书目,认真钻研高考真题,研究高考双向细目表,了解考题变化趋势,精准把握高考方向,明确教学重点,提升学科建设效果;定期举办“课堂革命,陕西行动”深度学习精品课展示现场观摩会以及陕西省数学“学科水平提升计划〞第四次活动等教学质量研究活动;开展青蓝工程、“说课标、说教材”比赛、“名师示范、青年汇报”听评课主题教研活动、试卷讲评大比武活动、“说高考、明备考、学方法、清思路”展示活动等,还先后邀请知名专家到校做报告和指导教学,不断改进和提升学校的教研工作;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上也立足实际,开发的《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历史名人及重要历史遗迹》、《物理照耀世界》等校本教材,实现了学科之间的高度融合,丰富了学校的教研羽翼。

一个理想的校长应该怎样组织教育科研呢?从学习积累的经验和实践中得出重要的几点:一是要善于组织教师读名著、学理论。教育科研的生命力来自实践,但要驾驭实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功底;二是要努力邀请名家到学校谈经验、做指导,或者走出去到名家那里学经验、学方法。和名家联系与对活常常能使我们得到意外的收获,听取他们的经验,接受他们的指导,能使我们缩短摸素的历程,达到与他们对话的境界;三是应积极举办学术研讨会、科研咨询会,我们也可以主动地争取承办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会议。通过这些活动,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水平;四是要善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要采取各种办法,建立有力的导向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大力建设好学校的教研骨干队伍,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保证学校教研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真正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学校在近几年也是积极践行这些思路和方法,我们受益匪浅。

姚海宁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需要我们在继承、践行、涵养、发扬教育家精神中,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真正心平气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像陶行知先生那样的高远格局和深厚情怀去办学校。虽然,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易,开拓创新、实践突破不易,摒弃功利捍卫孩子立场也不易,真正能成为教育家的校长也并不多。但是,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弘扬教育家精神办学校、教书育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理应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底色、实践表达、专业坚守和责任担当。(作者:姚海宁)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