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张亚团:商业模式上不断叠加技术创新 “引爆”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4-29 17:01: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汪丹萍 苏贝 | 责任编辑:乔沐

因为对科技成果转化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张亚团在工作中处处留意现代高科技的商业化应用,从一名高级HR管理人员不断迭代升级,现今投身于新质生产力的洪流中。他联合创始的“旗兵智库”,是一家新型科技与商业交叉型智库公司,汇集了多名院士专家,打通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通道。

“只有在商业模式上不断叠加技术创新,才能绽放精彩的商业之花。”这是张亚团的心得,也是他一直的践行。

从“加码”人到“加码”科技

大学毕业后,张亚团来到了西北边防。彼时,西部地区严酷的自然环境与艰苦的工作条件,加上缺乏军事高新技术支持,他只能靠顽强的精神来战胜大自然的威力。通过学习并反复钻研军事技术装备维护工作,他深深认识到:高新技术是可以改变自然生存环境与工作形态的。“技术创新”这枚种子在这热血青春里发芽。

后来,由于军队改革,他退役回到了地方,继续寻找能够实现理想与愿望的路径、方法。

2003年,张亚团来到一家港资企业,受命进入消费新领域,创建了西南区域公司。他专注品牌运营,通过认真学习先进的港企管理技能与项目管理经验,发挥退役军人敢吃苦、能拼博、善学习的个人优势,努力工作得到了极大回报,品牌在西南地区快速推广落地。

从那时起,张亚团一头扎入了商业社会中,一边进行项目管理,一边观察商业快速变化趋势。他深度挖掘训练员工的方法,让员工快速掌握职业技能,参训人数达到200多人,加之加盟店创新用起了智能系统,第一年销售额突破了2000万元,实现了集团年度经营指标考核。

“高技能人才是公司最核心的资产。”——这是他用实战提炼的真知灼见:人才有了科技的加持,商业才能迸发出了更强大的生命力。

2007年,张亚团任职于一家欧美外资企业,独立负责集团管理信息E化项目,经过反复调研与分析,重新规划出300多条工作流程和节点标准并优化了信息采集、分析、处理程序,参与设计出企业专用版OA与ERP系统,使得公司管理流程时长比实施前缩短了1/3以上时间。

“这是我第一次独立负责信息化项目,也算是走出了工作舒适圈,直面新挑战。”张亚团发现自己做科技项目比管理团队更有激情,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工作重心逐渐往科技领域倾斜了。

此后,他一路成长为多家大型集团公司创新部门的负责人,不断实践创新方法与手段,并有效推动了一家物流公司在行业内率先上市。2018年起,他组建新团队合作完成中外科技创新项目研发孵化工作,进一步加深了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究,并将许多精力放在了“旗兵智库”的组建上。

1→100 “引爆”新质生产力

今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这对于名校毕业、擅长产业课题的张亚团来说,不仅早就深入研究,而且已“实践出真知”了。作为2024“浙商青云榜”的智库专家,他积极推动青年浙商在“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和蜕变。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在多年工作实践与产业投资的过程中,张亚团摸索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门道,逐步打通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通道。

“0→1指的是高校或科研机构研发专利成果,我们要做的就是盘活专利技术,应用到商业场景中,实现1→100的突破,让科技创新转化从牛车速度‘变’高铁速度!”在服务、制造、能源、材料、环保、物流等不同行业的工作经历,张亚团深信新质生产力的力量是巨大的。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的商机也不断衍生出来。新质生产力在大家熟悉的消费、汽车、跨境电商等许多行业已经有所实践。在航天、航空、航海等“距离很远”的行业,新质生产力也在大力推进军转民用。

“在正式注册公司前,团队已经与多家央企共同承接了低空运载载具实验性项目,已获得了数十亿元的科研投资,其产品商业化应用后会大大方便市民的出行,翻山过江不用开车坐船,直接乘坐载机飞行就到了。”张亚团表示,旗兵智库团队已经积累了此类重大工程项目“复杂巨系统”的经验与能力。

据悉,有别于政治智库与经济智库对企业的辅导,“旗兵智库”作为新型科技、商业交叉型智库更侧重对产业链的全方位服务。旗兵智库项目团队汇集了多位院士专家,一边聚焦高校与科研机构中识别可具有颠覆性的潜在科技技术,评估技术成果转化风险,风险可控后可一边挖掘市场商业机会,另一边帮找钱找人找订单;一旦发现有好的点子,立即从概念交付至产品设计、商业模拟推演开始介入,先制造出实物原型,最后定制或规模化生产交付。

目前,公司正申请毫米波雷达探测技术、新能源、复合材料、特种救生等一系列高精尖技术专利。张亚团表示,其多个项目团队完全拥有从工程制机到商业制机的能力,“旗兵智库”立志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商业化的领头羊。撰文|汪丹萍 苏贝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