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建引领 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4-30 13:56: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梁满艳 周坤 | 责任编辑:严格

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只有切实把基层党组织锻造成“红色引擎”,在思想引领、主体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条件保障五个方面夯实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石,才能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一、强化思想引领,为凝聚乡村振兴共识赋能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首先必须要把党员与群众的思想认识都统一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达成共识。为此,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思想方面的“领头羊”作用,搞好乡村振兴“铸魂”工程。其一,始终坚定为广大农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定期开展乡村建设相关培训,了解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和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提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以确保思想上的先进性。其二,要把群众宣传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发挥党在宣传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通过“讲好故事”的方式对各地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进行着力宣传;同时积极组织乡村振兴主题宣讲会、座谈会等活动,通过干群“面对面”谈话、“心贴心”交流的方式,收集村民诉求,解决村民困惑,汇聚起强大而持久的振兴共识。

二、注重主体建设,为强化乡村振兴队伍赋能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把基础党组织建设的更加有力,才能推动乡村振兴稳步前进。其一是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让乡村振兴战略落脚有点。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打破原有以村为单位建支部的模式,建立“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党组织,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的互补,使基层党组织有效嵌入乡村振兴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二是打造一支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要注重培育好乡土人才,重点抓好村“两委”班子、乡村年轻干部和本土人才等乡村振兴的骨干队伍,通过组织实施各类“人才回流”计划,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就业,培育和选拔一批热爱农村、扎根于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同时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养、引进、激励、保障等工作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推动产业发展,为夯实乡村振兴基础赋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经济优势。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新型集体经济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着力打造“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立足于乡村的资源禀赋,盘活各类闲置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将分散的农户整合在一起形成规模化经营,不断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同时要建立村党组织的“跨村联建”机制,充分发挥各村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不同优势,引导各村抱团推进产业项目,凝聚抱团发展合力推助乡村产业振兴。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政策倾斜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在全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全国各地也随之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惠农支农政策和农村综合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为乡村的发展“输血”,为此,基层党组织要用好用活用足这一系列政策的红利,推动帮扶政策与乡村产业的有效衔接,并以此建立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激发乡村经济活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四、聚焦乡村治理,为稳固乡村振兴基石赋能

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其一,加强党建引领自治,激发治理活力。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机制,通过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理事会制度等村民自治机制,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实现基层党建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其二,加强党建引领法治,提高治理硬实力。村“两委”干部要以身作则,组建普法志愿者队伍,进行常态化普法宣传工作,提高村民的懂法、守法意识;探索构建“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站等平台,为广大村民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法律服务,打通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其三,加强党建引领德治,增强治理软实力。基层党组织要强化乡风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道德约束作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运动,实现以规促德;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先进模范的引领作用,积极选树培育典型,弘扬优秀事迹,引导村民参与道德评价活动,营造知德、守德的社会风气,实现乡村治理的和谐有序。

五、优化条件保障,为激发乡村振兴动能赋能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处在乡村振兴的最前沿,必须要优化其条件保障,基层党员干部才能解决后顾之忧,安心扎根于乡村、服务于乡村。其一,健全党员干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全面实行“三评一定”等激励制度,明确考核标准,把乡村振兴的发展、工作业绩和群众满意度纳入考核的主要内容,树立鲜明的奖优罚劣导向,引导党员干部干有导向、行有方向,促进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稳步提升。其二,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持续完善财政投入、社会支持、党费补充等多渠道的党建经费投入机制,明确党建经费使用的范围、程序和标准,为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为更好地推动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奠定基础。其三,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基层党员干部要坚定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把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和效能,通过大力开展一线工作法、党员联户等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走上快车道。(梁满艳 周坤)

【作者简介:梁满艳,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周坤,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理论逻辑、实践机制与优化路径”(项目编号:23A0456)的阶段成果。】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