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国内旅游市场再现“人从众”模式,各地文旅市场火爆的同时,也彰显着各具特色的文旅定位和游玩体验。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地将游古城、品美食、看民俗等特色内容有机融合,营造出作为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县城特有的文旅辨识度的文旅新体验。
说到来慈城游玩的体验,在游古城、看民俗的同时边品尝慈城的标志性美食——慈城年糕,几乎是所有游客的必选项目。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是我国多地特别是江南地区的家常美食。
慈城镇素有“中国年糕之乡”美誉,慈城年糕相传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在江浙地区广受欢迎,它细软白嫩、入口香糯,有煎、炒、炸、煮等多种制作方法,无论做菜、做甜点或直接作主食都有良好的口感。而它之所以有如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除了当地特有的水土条件,更离不开一代代手艺人的薪火传承和年糕文化研究者的悉心研究。
周永卫是江北区总工会宣教网络部负责人,是当代作家和民间文艺家,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厚情怀,他先后历时10年,利用业余时间多次深入田野乡村,分别走访15家年糕生产企业、传统手工作坊、慈孝馆等地进行调查研究,与手工艺人、学者、专家、农民等群体深入探讨,详实记录了第一手笔记和史证,并广泛借鉴相关权威著作进行科学论证,最终形成一本专门讲述慈孝文化、年糕起源与发展的学术专著《慈孝名城与年糕乡愁》,目前该书已获得版权局作品登记证书。
《慈孝名城与年糕乡愁》一书详细阐述了慈城年糕起源于西周,从最初的米糕、到糯米年糕、到现在用粳米制作广为流传的水磨年糕三大阶段,虽历经三千多年的传承创新,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品种越来越繁多,传承越来越广泛。书中记述,稻米是制作慈城年糕的主要原料,在慈城年糕目前发现的制作遗址中,仅江北慈湖就有18处,这些遗址大部分聚集在河姆渡遗址周围,从年糕制作的角度,赓续河姆渡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稻作文化发祥地,并由此论述“慈城年糕是中国年糕鼻祖”一说。除了起源,书中还详细论述了在大禹治水等重要历史时期慈城年糕的发展传承,及近现代时期慈城年糕的发展创新,是一本记述详实的权威专著。
“慈城年糕不仅慈城,也可以说是江北甚至宁波的一张名片,是海内外游客来到宁波很有必要尝尝的‘宁波味道’,一直以来慈城年糕不仅仅牵动我味蕾,更牵引着我抒发情怀潜心创作,希望通过《慈孝名城与年糕乡愁》这本书,让更多人了解慈孝文化、慈城年糕、喜欢慈城年糕、喜欢慈城、喜欢江北、喜欢宁波,希望能用我手中的笔杆子为慈城年糕产业升级、为江北的文旅融合发展做一点点小事情”周永卫说道。
近年来,周永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深情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还曾出版《匠心印记》、《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甬上风物》(江北篇8册)等著作10余本300多万字,并在国家、省、市等多家主流媒体及平台发表消息、通讯和报告文学等各类作品3000余篇200多万字。(通讯员:王际明 叶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