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丰有话,我说了‘蒜’”协商议事共筑治理之根基——彭州市隆丰街道三级协商议事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4-05-13 15:49:5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严格

一. 项目简介

隆丰街道三级协商议事体系建设项目是在中国福利彩票公益金、成都市民政局、彭州市人民政府隆丰街道办事处等单位支持下,由彭州市携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执行。本项目以隆丰街道三级协商议事体系完善、协商主体能力提升为着眼点,围绕“搭平台、定机制、提能力、教方法、理成效、育范例、推经验、广宣传”,助力隆丰街道系统、全面地推进协商议事工作。通过构建稳定持续的三级协商议事平台和机制、提升辖区协商主体治理意识和能力、培育一批协商议事典型示范、宣传推广本土化协商治理经验,推动社会治理专业化、基层治理民主化,为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贡献社工力量。

二.背景与需求

隆丰街道由原隆丰镇、原军乐镇合并而成,位于彭州市中部。街道辖4个社区、15个村,共计262个村(居民)民小组,户籍人口7.23万人,常住人口5.5万人,有藏族、回族、羌族等18个少数民族229人。为有效地巩固辖区内人民主体地位、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借助民主协商路径优化社区治理,隆丰街道对区域协商议事工作极为重视。在连续多年积极推进协商治理工作的努力下,隆丰街道井堰村顺利入选全国协商议事实验试点,在探索运用民主协商解决居民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等方面提供了典型范例,使得协商议事工作的推进初见成效。

但在隆丰街道长期服务开展和走访调查过程中,社工发现,辖区内以往协商议事建设工作难以达到系统性、整体性和制度性高度,协商议事工作仍停留在表层、协商议事成效仅适用于特定区域和事件,难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更难以概括和推广。当前,辖区内存在的三级协商机制和平台建设有待完善、协商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协商治理典型示范经验成果有待转化和推广等共性问题还亟待解决,协商议事工作的推进仍任重而道远。

三. 目标与计划

本项目以彭州市隆丰街道三级民主协商议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缓解社区工作者、自治组织、居民骨干协商意识和能力欠缺,经验交流、资源分享不足,协商议事渠道不畅通,协商机制不完善、示范指引缺乏等问题带来的影响,制定“搭平台、定机制、提能力、教方法、理成效、育范例、推经验、广宣传”等八个方面的基层议事协商主体成长路径,通过完善三级民主协商体系权责分工,培育本土协商治理人才,促进社区、居民及自治组织有效交流,畅通协商渠道,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培育“示范”引领,总结提炼、宣传推广辖区民主协商机制及经验,营造民主协商治理积极氛围,促进隆丰街道辖区协商议事提质增效。

四. 实施过程

(一)搭平台、定机制

通过组织推荐及个人自荐的方式,成立街道协商议事队伍,建构多元丰富的民主协商参与网络。讨论形成三级民主协商平台服务流程,明确各级职责分工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街道协商议事委员会围绕辖区中心工作或民生重大事项协商、社区协商议事会围绕本辖区重大公共事务或小区不能解决的事项协商、小区协商议事小组围绕本小区的公共事务和居民公共诉求的事项协商。助推10个村(社区)、15个小区(院落)建立街道协商议事委员会——社区(村)协商议事会——小区(院落)协商议事小组三级协商议事平台,完善协商议事程序和机制。

(二)提能力、教方法

通过对社区工作者、自治组织及居民骨干等各级协商主体制定赋能计划,培育协商治理专业人才,提升社区工作者组织、参与能力,提升居民骨干参与意识、诉求表达、与政府对话等能力;为街道协商议事工作储备人才、持续助推辖区民主协商发展的同时,推动社区治理成本优化、治理效率提升,实现善治。

(三)理成效、育范例

通过开放“有句话想说”协商议事室,畅通协商议题表达渠道,梳理、优化、分类处理协商议题,以民主协商的方式支持解决辖区民生问题,培育片区协商治理示范点位,支持落地实施协商治理微项目,并聘请实务专家开展协商成果指导服务,产出一批具有示范性、品牌性的协商治理点位,为持续深入推动民主协商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指引。

(四)推经验、广宣传

通过自媒体、刊物、网站、视频等宣传矩阵,推广、传播隆丰街道街道民生协商示范成效,提升区域协商治理社会影响力。通过梳理《隆丰街道三级民主协商工具包》,征集协商治理典型案例,总结片区协商议事工作经验和机制,以文字案例、视频、媒体报道等形式推广片区协商议事技术经验和实践成果,为其他街道及全市协商治理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五. 工作成效

(一)协商体系初建立,民生议事有所依。

隆丰街道各村社区各自成立了包括两委成员、社区骨干、社区居民、楼栋长、队长及居民在内的街道协商议事队伍。在赋能会议中,讨论并形成了三级民主协商平台服务流程,明确了各级职责分工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完善了协商议事程序和机制,拓宽了基层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进一步完善了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了隆丰街道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

(二)人才培育有力度,意识转变新高度。

结合本土议事规则理论知识学习和井堰村经典案例讨论研究的赋能培训,提升了议事协商主体社区事务参与的意识和组织、议事、表达等能力,为培育社区社会资本、进一步提高社区治理效率奠定了基础。

(三)民情民意来收集,科学合理有根据。

通过已开展的几期落地小区协商会、开放“有句话想说”协商议事室过程中对相关问题的征集,聚焦了双河村、西河村、军屯场社区、石迎村、玉皇村5个村社区居民当前最直接最现实、最关注的问题,协助协商议事主体厘清了诉求解决的责任主体和服务边界,鼓励了各协商议事主体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群众社情民意传递的桥梁作用、参与社区事务,体现了社区居民在协商议事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彰显了人民民主的真谛。为梳理、优化、分类处理协商议题,培育片区协商治理示范点位奠定了基础。

1、双河社区——熊猫议事,真诚相待

(1)聚焦议题:社区绿化不足

(2)解决过程:以双河村丰林苑小区60-61栋为试点,落实绿化方案,根据试点投入产出成效、居民反馈等状况设计后期推广方案。当前社区试点已完成绿化带选址确认、社区栽种能人达人征集、花台杂草清理及松土、花种选择工作。

image.png

坝坝会:楼栋长谢姐勇于提出绿化提案

image.png

议案落地征集意见环节:楼栋长谢姐敢于提出优化意见

image.png

熊猫议事空间:从无人问津的杂草过道,现在成了居民拍照打开点位

2、西河社区——板凳议事,有话直说

(1)聚焦议题:公共区域座椅缺乏

(2)解决过程:兴隆苑小区是集中安置小区,是步梯楼房,共5层楼。在与居民沟通过程中,了解到年纪较大的老人们要走路爬楼,都希望能够在楼下歇个脚。围绕空间区域大小、是否方便等因素确定座椅安装选址,协商确定座椅采购类型,链接社区人力、物力搬运和安装座椅。当前已通过社区行确定座椅安装选址、挑选座椅采购样式并于社区公告栏处张贴样式图征询意见、吸纳社区能人报名参与后期座椅的搬运及安装工作。在7个单元楼下及公共区域安装好座椅后,村民惬意满足的坐在椅子上休息聊天。解决了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小区居民更加有凝聚力。

西河村:协商议案为增设单元楼下的座椅

居民协商:座椅安装位置

协商议案执行:共同安装并搬运座椅到协商位置

3、军屯社区——聚光议事,亮堂堂

(1)聚焦议题:社区地面不平整、广场照明不足

(2)解决过程:社区居民在最开始因广场闲置,就周围几栋楼常常在广场休闲的居民将家中闲置椅子凳子搬运来摆龙门阵。这样越来越来多居民参与,自发有人开始打扫卫生。下雨也有人主动将凳子倒扣在桌子上以防被雨淋湿,甚至后来有人捐赠自家的帐篷来遮风挡雨,再后来他们发现帐篷不能完全遮住。就每家出20元钱,买来塑料布撑开遮阳挡雨。后来社工了解到这里的居民是小区里最团结一致的,非常适合议事协商试点推广点位。社工就组织召开协商会。确定议题后,围绕资金来源、预算等商讨地面修复和提供照明所需建材和具体方案,了解市场行情确定预算和方案,征集社区能人参与地面修复和路灯安装工作。最终在执行过程中因路面平整所需经费太大,工程量大。居民将第二投票意愿广场照明提上议案。通过设计、安装、氛围营造让聚光议事院落亮堂堂。年前,居民们还自发参与新年氛围布置,红红火火过新年。

4、石迎社区——花园议事,种算有路

(1)聚焦议题:小区没有绿化,新家没有生机。

(2)解决过程:通过坝坝会收集议案后,全票通过小区绿化带改造。绿化面积共1000平,包括小区所有的空地。小区居民投工投劳,在种子到达后分工播撒种子,原本小区全市泥土一眼望去非常不美观,如今花草交错长起来,小区变得更美了。

5、玉皇社区——地瓜议事院,围绕居民梦圆

(1)聚焦议题:玉润芳苑小区是地震后集中安置小区,这里共99户,围绕广场而建。广场的周围绿化一直不好。斜坡容易在下大雨的时候冲刷出泥土到道路上。议事队伍提出进行斜坡绿化,同时广场范围较大,原来的一盏路灯不够用,同时提出,希望增设1盏新路灯。

(2)解决过程:通过议事会提出议案后,村民积极回应参与落地执行。投工投劳除草、撒种,锯掉遮阳的树枝等。拥有一个更美,更敞亮的议事空间的同时,也凝聚了小区居民的热心。

(四)民微难题要破解,居民满意社区有解。

试点落地点位建设活动开始以来,协助试点院落居民对接相关部门资源。为社区提供资源让社区减压。

六、经验总结

一、搭建三级协商议事平台,促长效机制保障。

目前,隆丰街道三级协商议事机制虽然已经搭建,但三级体系实践比较多的是院落级。在街道——村(社区)——院落三级体系实际运营中,还需加大宣传力度,将成果转化在各个平台发布推广。从全市范围推广应用。

二、多元主体齐发力,协商议事更有利。

协商中多元主体在公共议题中的诉求点不同,要多沟通、协商建立共治、合作的长效机制。“诸葛慧议室”协商试点小区中有社会组织、物业公司、小区管委会、楼栋长和居民代表等共同构成的协商主题。但仍需丰富参与主体,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协商议事,解决百姓各样纷繁复杂的民生问题。

三、切实推进协商议事,骨干能人不可少。

在基层民主协商中,为解决老百姓民生公共问题,需发动各部门、街道、社区、社会力量、居民等多个主体参与其中。在落实“诸葛慧议”协商机制建立过程中,以协商议事院落为基础。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