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民办事“六坚持” 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4-05-16 10:38:4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丽 | 责任编辑:乔沐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近年来,河南省淅川县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坚持开展帮办代办、上门服务、绿色通道等特色服务,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助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帮办代办全覆盖
淅川县精心挑选了县级审批窗口单位的部门业务骨干成立帮办专家团,并在乡(镇、街道办)、村(社区)同步开展帮办代办人才选拔,全县建立了340名业务骨干形成的帮办代办队伍,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帮办代办范畴,组成县乡村三级“帮办代办”服务体系,始终做到“事前辅导,事中帮办”,通过集中培训、“一对一”辅导等方式,推进拓宽帮办代办服务的业务范围,建立“全过程、全覆盖、全免费”的服务机制,将帮办代办服务融入审批服务全链条,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地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满意的政务服务,让企业群众“人在家中定,事了人安宁”。
坚持以服务为根本上门服务暖人心
为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为群众、社会和企业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淅川县积极转变服务模式,把政务服务“坐等审批”变为上门服务,结合企业实际,提前介入指导、研究办理路径,解决项目建设、审批中的难点、堵点,避免企业资金浪费。把政务服务“人找服务”变为服务上门,为特殊群体、集中人群和重点项目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向前一步、主动服务,让群众享受优质高效的“家门口”政务服务。事后为企业群众提供送证上门,打破了政务服务的传统印象,让政务服务“动起来”,常态化开展精准上门服务,努力构建政务服务新发展格局。
坚持以便民为基础跨区办理便生活
面对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跨区办理事项人群的增多,淅川县根据不同情况积极推行同城、全豫、跨省通办等服务模式,通过直接办理、全程网办、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方式,进行“异地受理,内部流转,属地办理,办结反馈”,已依托政务平台实现医保、人社、公安、税务、公积金等部门部分刚需事项的跨区办理,逐步推进跨区办理全覆盖,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多、更广的“跨区通办”,减少办事群众的跨区“来回跑”,建立“标准统一、相互授权、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政务服务跨区通办新模式。
坚持以特殊为重点绿色通道解急难
为展现“热情、高效、严谨、担当”的服务理念,大力弘扬服务企业群众的帮办代办精神,淅川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积极完善大厅指示标识,在醒目处设置求助电话,配备急用药箱、手写板、老花镜、爱心雨伞、轮椅、母婴室等物品、设施,在政务服务大厅每个专区均设置“绿色通道”,按照“急事快办、特事特办、繁事简办”的原则,针对办事企业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老弱病残孕、现(退)役军人、重点项目企业等群体,实行“零障碍”畅通办、“零等候”即时办,为特殊群体提供贴心、省心、暖心的政务服务。
坚持以简材为要求容缺受理少跑腿
“容缺受理”服务有效地解决了申请人因非关键性申请材料不全“多次跑”的问题,最大程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近年来,淅川县政务服务中心梳理一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的政务服务事项,为有信用的人做到既能“容缺材料”,又能“承诺即办”。通过系统筛选、部门确认、中心研判,编制并对外公示可容缺受理事项清单,可容缺材料945项,通过材料的“缓交”,换取办事速度的提升,这一举措打破了原来‘材料不齐不能办’的传统,缩短办事时间,降低办事成本,着力解决群众来回补充材料的问题,让企业和群众不跑冤枉路。
坚持以有序为导向预约服务少排队
为提高政务服务大厅业务办理秩序,实现办事零等待,淅川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积极倡导群众进行线上线下预约服务,企业群众可通过现场、电话、网上等方式提前预约申请工作日提前办、延时办或双休日、节假日错时办,不仅有效解决了企业和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困扰和难题,同时还实现了办事群众少跑腿办成事的愿望,做到了一件事一次办,给办事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作者: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