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矿控股:建强人才队伍 共筑兴业舞台

发布时间:2024-05-27 11:33:2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徐甲 | 责任编辑:乔沐

打造区域内一流企业,需要人才为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水矿控股党委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在筑“巢”引凤和筑“巢”留凤方面不断出台新举措,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招”“减”结合壮大队伍优化结构

“由于企业发展不景气,职工流失严重,招进来的还没有流出去的多。引进来的大学生能够待上一年的都很少。”一名矿井单位负责人的一席话道出了以前水矿人才队伍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生产布局的不断优化,装备水平的提升,项目建设的加速推进等等,人才缺口进一步增大,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改革发展进程。面对现状和改革发展的需要,公司党委采取措施,缓解用工紧张难题。

——拓宽招收渠道。在传统校招的基础上,利用智联招聘平台发布招聘信息,积极参加贵州省国有企业专场招聘会,吸引大学毕业生和社会青年。各单位出台激励政策,发动在职职工在家乡和亲戚朋友中进行招工宣传。各单位成立招工专班,深入附近县乡进行现场招聘。

据统计,2020年以来,共招聘大学生861人,其中研究生4人,本科学历501人。在册职工人数从2020年15877人发展壮大到现有的18338人,净增长2461人。30岁以下管理人员由2020年的151人增加到2023年的510人,增长了三倍多。

——全面清理,减少非主业用人。在不断壮大自身队伍的同时,公司全面对外包队伍及长期缺勤人员进行清理,并精简机构分流地面富余人员。非主业地面单位累计在册职工人数从2020年2373人精简到现在的1510人,精简了863人。高素质人才齐聚、队伍年轻化、结构科学化,带来了人力资源效率大幅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成效明显的可喜变化。

加大培养力度提升队伍素质

1234.jpg

“大家掌声再热烈一些,这可是我们的专家团队,都是我们的人才”。贵州能源集团党委委员、水矿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纪绍思在水矿控股“双全日”工作再部署再推进再落实会上,向“双全日”工作首席专家及专家助理代表颁发聘任证书时风趣地说道。

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是水矿坚持的人才理念。为了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水矿控股党委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立足岗位、实施拓展培训,因材施教、实施蹲苗培养,聚焦业务、集中专题培训等措施。

立足岗位、实施拓展培训。利用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的相关资质,分批、分工种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考核。2020年至2024年4月,共有7399人次通过培训考核,取得了相应的技能鉴定证书。其中,高级技师2人,技师84人,高级工627人。

2024年1月份,贵州省能源安全技术中心选取了水矿控股作为贵州省煤矿特种作业人员“一考双证”试点试行单位。1—4月份,已有159名职工顺利通过考核,取得了《特种作业操作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因材施教、实施蹲苗培养。为了加快青年人才的成长成才步伐,公司党委实施蹲苗培养计划,选拔年轻干部到基层区队培养。通过压担子、强业务的方式,促进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目前,共选拔培养5人。

聚焦业务、开展集中专题培训。各业务部门结合业务工作需求,每年年初制定培训计划,举办党务工作培训班、通讯员培训班、财会人员培训班、班组长培训班等。通过集中专题培训,提高相关人员业务水平。

搭建平台,发挥人才创新能力。充分发挥2个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6个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和10个凉都工匠场等平台作用,培养人才,开展项目攻关。2023年,四项成果获得2023年贵州省职工“五小”优秀创新成果表彰。2020年以来,共取得攻关项目成果355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软硬”兼施,营造选用环境

引进人才是突破口,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是关键。水矿控股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公开引进人才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强化顶层设计,为人才引进的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软件方面,制定人才库管理办法、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奖励办法等激励政策,积极营造有为就有位,有为必须奖的良好氛围。据统计,2020年以来,共聘用60余名大学生到基层担任区队长。为83名主体专业本科生、3名研究生发放安家费补贴279万元。对聘用到区队长、班组长岗位和在井区工作的大学生,每月分别给予1500元、1000元补贴。

第一学历有奖,在职提升学历也未落下。水矿控股党委出台了在岗人才学历资质提升激励政策,取得本科(主体专业)文凭并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全额报销学费及书本费。获得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分别给予3万和5万元奖励,获得高级技师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分别奖励3万和5万元。

据了解,2020年以来,全公司有147人参加学历提升教育。为了确保各项激励政策落实到位,水矿控股公司每年预算1000万元经费作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好政策彰显了公司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重视,激励措施则体现了对人才的珍惜、尊重。

“现在每月收入有一万多元,在织金县城安了家,每年还有外出培训的机会,感觉生活很幸福。”文家坝一矿大学生抽采队队长王平说起几年来的变化时,话语里满满的幸福感。

在硬件方面,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制定了《水矿控股公司大学生公寓规范化管理办法》,筹措专项资金,推进大学生公寓建设;按照井下地面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做到井下安全,地面整洁、舒适。

“前两天,在跟父母视频的时候,不经意间把矿区的环境给拍了进去,花园式的矿区环境让他们惊讶不已。”一名在米箩矿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一脸自豪地说。

用待遇留人、用环境留人、用事业留人,几年来,随着生产经营形势企稳向好,人才流失现象得到根本控制。扎根基层、建功立业正成为青年人才的共同追求。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第一生产力。2020年以来,水矿控股生产经营成绩斐然。原煤产量从2020年的701万吨增长到2023年1283万吨;煤炭销售收入四年间增长了2.32倍。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强大的人才资源,为水矿控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打造区域内一流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图文:徐甲)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