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市渭城区文旅融合系列报道之二:
发布时间:2024-06-04 10:02:4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洪涛 | 责任编辑:严格咸阳老街业态多
近年来,咸阳市渭城区委、区政府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精神,落实省、市打造文旅产业群和夜游经济的工作部署,释放咸阳老街夜间文旅消费潜力,推出咸阳老街城市漫步(City Walk)精品旅游路线全攻略,塑造“烟火气”“文艺范”“慢生活”兼容并蓄的文旅形象,老街文旅持续“升温”、“咸阳老街 烟火人间”爆火出圈。
咸阳老街:老树著新花蓄势再出发
谈起咸阳老街的基本情况,渭城区中山街道办人大工委主任豆崇林说,咸阳老街28个街巷,7个社区,1.2平方公里。区上决定把原属于渭阳街办的3个城中村移交给中山街办。
说起咸阳老街的特色,渭城区中山街道办党工委书记蔡荔红介绍:中山街街道位于渭河之畔,是古长安西出丝路第一驿站,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这里,清渭楼、文庙、钟楼依河而望,承载着老咸阳的历史记忆;这里,游购娱,吃住行活力迸发,彰显着“咸阳老街”新的风采,这里,已成长为新时代文旅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细数咸阳老街的餐饮特色,蔡荔红高兴地说:这里已聚集特色餐饮528家,其中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1家,老字号4家,地方名小吃24家,乞丐酱驴、锅盔牙子、biangbiang面等各色美食多达百余种。我们还专门制作了“咸阳老街打卡地图”,带您在休闲旅游中细细品尝。
谈起新业态,蔡荔红表示:一些新业态应运而生,漫步老街,一家家精致小店让您脚下恋恋不舍,花园茶楼、浓香咖啡,特色书吧,非遗制作,老街独有的慢生活、文艺范使人流连忘返!
·对于咸阳老街的整体环境改造提升,蔡荔红说,渭城区实施四大工程:包括园区创建、产城融合、城市更新和文化提升。特别是深入实施“文化+”战略,开展“老城振兴”计划,统筹推进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功能重塑,打造更具辨识度的渭城文化品牌,文旅融合促进消费持续增长。
·咸阳老街网红打卡墙
咸阳老街因为属于老城区,基础设施差。目前主要是硬件改造提升,比如,街道路面重新用青石条铺设,管廊的改造;店铺门头牌匾的设计,墙壁上的绘画,勾起人们对八十年代咸阳老街的回忆;绿化树上等串的数量色彩与老街的历史文化相融合。
蔡荔红表示:通过这些硬件推升,带动商户改造提升自己店铺的软硬条件。鼓励住户把闲置的房子租赁出去。
咸阳老街常态化演出剧照(廊桥)
说起目前老街的常态化活动及游客来源,蔡荔红说,通过逢年过节,周六周日的常态化演出活动,“今年过年来渭城”、“全民健身约渭城”和“穿越古今、相约老街”等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点燃人气,火爆出圈,被中央电视台等21家媒体相继报道。
特别是陕西面食大会连续三届主场都在咸阳老街,“‘面面’俱到品渭城”,人潮涌动聚渭城!历史与现实相辉映下的咸阳老街,活力无限,人气无限,机遇无限!吸引了咸阳市内、咸阳十三个县区以及西安的游客。
对于老街的可持续发展,蔡荔红强调:渭城区、咸阳市的领导及市区相关部门都十分重视。要保持老街可持续发展,要抓好日常管理和文化提升。比如,北大街夜市,一方面街道和公安部门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把经营户中的党员发动起来,带上红袖标,让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
过去遇到活动、展演需要封路,商户的态度不积极。现在商户们也看到这些活动带来了人气,得到了实惠,态度十分积极。遇到节庆,街道办的机关干部也主动服务游客。
在丰富新业态上,蔡荔红介绍,2023年8月,渭城区中山街街道商会成立,初创会员52家。通过商会管理商户,不同的业态在不同的区域,避免不良的竞争。在引进商户上,通过商会有规划的招商,拓展新业态,比如引进民宿、洗浴、咖啡屋。引进的冷萃茶,深受年轻人的追捧和欢迎。
对于咸阳老街管理,蔡荔红说,街道办主动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群众上门或者打电话表示建议的越来越多。
在咸阳老街走访商户中,有的商户说:老街历史长,美食多。客流可以,特别是节假日。有的说,引入常态化演出以后,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商户对老街的改造提升以后,充满期待。
中华老字号:“乞丐酱驴”南阳门下老街烧烤
“乞丐酱驴”品牌,创立于1933年,至今已传到第五代,已传承百年。
据了解,咸阳鑫响乞丐酱驴餐饮有限公司,2010年9月在咸阳市注册成立。企业是一家以集毛驴养殖、毛驴繁育、驴肉加工和驴肉特色餐厅为一体的驴肉全产业链公司。
2023年公司新开餐饮门店3家,新合作餐饮门店20余家,新合作渠道门店100余家。
新开业的旗舰店位于咸阳市渭城区老街核心区域南阳门,总投资500余万元。门店上下两层,共600多平方,最大一个包间能同时容纳20余位顾客就餐。
乞丐酱驴肉制作技艺在现场进行展示,让客户能近距离感受到非遗魅力,同时邀请中国烹饪大师进行菜品指导,提升菜品的出品质量以及打造多元化的产品。截止2023年底,公司拥有直营餐饮店9个、合作餐饮门店50余家,渠道合作门店300余家,餐饮渠道主要分布在陕西省湖北省;渠道合作客户销售渠道遍布全国。
胜利面庄以炸酱出名稳居美食排行榜前列
“biangbiang面”是陕西关中地区的汉族传统风味面食。一种说法:因为制作过程中有biang、biang的声音而得名。
用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手工拉成长宽厚的面条。用酱油、醋、味精等佐料调入面中,撒上葱花,把面条捞入碗中,淋上烧热的植物油即成。
“biangbiang面”特点是面条宽而长,类似于裤带,因此也被称为“裤带面”。也是陕西美食的代表之一。
民间有一种传说。据传,biangbiang面最先是由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妻子姜女发明制作的,当年豳(彬州、旬邑)地多种红小麦,这种麦子生长期长,质优面劲。豳人喜面食,做法不下百余种,其中的“biangbiang面”因其独特的味道而闻名天下。
胜利面庄是咸阳老街藏在咸阳博物院对面小巷子一家知名的小店,稳居美食排行榜前列。饭点一到,食客盈门,店内店外座无虚席,作为老字号面馆名不虚传。
胜利面庄的主要以炸酱出名,来他们家吃面一般都是三合一,面条以biang biang面为主打,也有人要棍棍面,棍棍滴得挑着吃,适合女娃,显得吃相端庄,biang biang面片子易剥,适合男娃,显得豪爽,奔放......面条口感比较筋滑,油辣子也香,大块肉丁拌在面里,那美味叫人无法言说。
俗话说,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大蒜是融合剂,大大提升了面的香味。吃完面,再喝一份面汤,吃饱喝足晒会太阳,怎一个惬意了得。
胜利面庄的凉菜也非常不错,酱大骨、猪蹄和素拼都值得一尝。
跃进老街蒸肉—咸阳本地蒸肉届的三巨头
跃进老街蒸肉是开在咸阳老街仪凤北街,三十多年的老店,跃进老街的小酥肉与杨家的粉蒸肉、条子肉和余元的蒸排骨,可以并称咸阳三巨头。
跃进老街蒸肉的腊汁肉肉质软糯,香鲜无比,不柴不腻,入口即化,尤其是用那刚出锅还散发着麦香味的荷叶饼一夹,肉汁渗透荷叶饼,吃上一口,口腔里瞬间感觉香气在到处冲撞。这时再吃口清淡的小菜,有土豆丝、红萝卜丝、榨菜丝和辣椒,口中的油腻感觉一扫而光,只留下肉香还在口中游荡,最后再喝上一碗红豆稀饭,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彻底畅通,香气也好像随之进入了身体的每一个毛孔,每一寸肌肤,使人顿时感觉神采奕奕。
许多人不嫌路远,就为了这一口,再远再累也觉得值得。排队半小时,吃饭五分钟,这是李家荣喜门前常见的景象,也是咸阳城早餐时间的一道风景。
这里仅列举了的几家美食,咸阳老街美食云集,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在咸阳老街走一走,品尝一下你中意的美食,总有一种适合你。
咖啡+新消费模式:打造独一无二的文化休闲消费IP
咖啡作为城市商业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繁荣的象征,直接反映一座城市的经济活力和生活状态。
“咸阳老街”文化底蕴深厚,在新的发展时期,“咖啡经济”显示出强劲的消费活力,越来越多的人爱喝咖啡,咖啡逐渐与时尚、现代的高品质生活联系在一起。
据了解,中山街街道办在经济发展工作中不断推进咖啡+新消费模式在辖区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招引咖啡、茶饮、烘焙、酒类等业态商户落户咸阳老街,不断壮大集聚,形成产业效应,在咖啡生活节期间,又有5家咖啡、2家酒吧落户中山街道辖区,分别是星巴克咖啡、新NICE咖啡、OSC老街咖啡、纳加咖啡、玩古咖啡、新传统威士忌吧、Double Dog酒吧。
开展“咸阳老届咖啡生活节暨夏日夜间集市活动”,在咸阳市率先打造打造独一无二的文化休闲消费IP,带动中山辖区乃至渭城区休闲娱乐消费提档升级,用咖啡生活节和夜间集市,赋予“咸阳老街”以“慢生活”理念,从而促进街区业态的转型升级。
在此基础上围绕历史文化展示及年轻化消费聚集效应,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招引一批如星巴克、咖世家、瑞幸咖啡、奈雪、喜茶等著名咖啡茶饮品牌入驻,洽谈本地经营良好的咖啡店及茶铺在此开设分店,布置街区景观、精神堡垒及休憩设施,将“咸阳老街”人文文化与年轻化咖啡生活元素完美结合,致力于打造成一个颇具创造性的夜间生活实验空间,迎合当下时代新城市的生活模式。
咸阳老街的民宿
中山街街道办有关领导介绍:推动咖啡经济在辖区蓬勃发展、提档升级不会停止,该办将对辖区的皇家商城、学道门巷、南阳街等不断招商引资,精细化管理,将咖啡茶饮及酒类商户不断引入,打造有特色的咖啡文化街区。
据了解,咸阳老街咖啡生活节活动活动主题:老街打“咖”·享渭城。此次活动古城咸阳第一个咖啡主题活动,第一个政府组织的年轻化夜间市集,也是老街咖啡商户第一次的集体展示,也是辖区消费环境提升的具体实施,更是提振经济的工作落实,带动辖区商业氛围及商家营收,让咸阳老街古朴与时尚交融,焕发年轻活力,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
五天活动正逢端午假期,咖啡生活节向老街引流23万人次,参展商户日均营业额2000余元。
漫步老街,一首首动人的故事在您耳边娓娓道来。萧史弄玉笙箫和鸣的爱情传说久久回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友情千古吟唱,中共西安情报处第五密台的红色电波扣人心弦。
有人跟着美食去旅行,有人喜欢住在民宿,有人中意人文历史,有人乐意漫步在开着茶馆、咖啡屋的街巷……
(洪涛 通讯员:周睿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