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在“双减”中做好小学科学教育“加法”

发布时间:2024-06-12 17:45:0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林木

“请问浦江巨峰玫瑰的成熟期大概是什么时候?”“现在有哪些工序可以用机器代替人工呢?”“怎么控制大棚里的湿度、温度,让种植处于最佳状态呢?”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平安中心小学的校外实践基地上,基地负责人化身自然科学老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一一给予解答,给学生们科普浦江葡萄种植知识。这是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学知识普及教育课,也是浦江县平安中小利用当地资源,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一项积极尝试。

去年五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一年多来,浦江县多所小学在教育“双减”中,立足课程标准,精挖地方资源,将理性探究、批判质疑、实践创新的科学素养根植到鲜活生动的课堂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组织显“野趣”的科学活动:浦江县杭坪中小因时制宜,结合节气知识,开展了主题为“芒种麦成浪仲夏赏‘丰’光”的科学观察实践活动。学生化身小农夫,在学校的“小麦基地”体验割麦、剪穗、撮种的过程。“双减”以来,杭坪中小积极开发学校的科学课程,丰富活动形式,将校园内多余空地填土造地,引导学生通过动植物观察和果蔬采摘等体验活动去自主探究自然科学的秘密;同时也将绘画、劳动等课程融入其中,实现课程“加法”。

挖掘接“地气”的科学教具:浦江县岩头中小在用足用活现有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和学生就地取材,开展自制科学教具和学具的活动。废弃易拉罐组成的“动力小车”、手电筒和纸板箱结合的“日食演示箱”、pvc管连接的“太阳能滴灌器”……这些创意十足的自制教学具充满匠心,极大地提升了实验教学的开设率,让科学课更接地气、更具活力。

布置加“新味”的科学作业:浦江县园区小学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为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合适的科学作业。低年级孩子注重感性认知,作业布置多为自然观察类,如二年级的“小小土探员——做一份土壤报告”;中年级孩子思维向理性过渡,作业设计就偏向于锻炼观察与总结能力,如三年级作业“给动物做名片——做一张动物卡片”等;高段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已经有所积累,这次的科学作业是利用若干棒冰棍和小木棒制作了一座座“家乡的桥”。 

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更需要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课程、开展丰富的活动。浦江县教育局将继续秉承科学教育的理念,通过丰富多样的科学课程和实践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潜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讯员:陈晨)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