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萝北县:庭院经济育“金蛋” 产业振兴“蛭”富新
发布时间:2024-06-24 11:14:1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乔沐在黑龙江省萝北县鹤北镇金山村海红水蛭繁育养殖基地,小小的院落里被温室繁育池、土坑池塘、饵料池填满,刘海、王绍红夫妻养殖的光润金线蛭、宽体金线蛭、菲牛蛭三种新孵化的幼苗正在卵茧中孵化着,昔日里不起眼的农家小院成了致富的“聚宝盆”,巧谱乡村振兴变奏曲。
2019年,刘海夫妇利用改造的自家土塘开始进行小规模水蛭养殖,经过五年的摸索,形成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将南北水蛭品种进行杂交养殖,不仅缩短了养殖周期,水蛭的成活率也大大提高。刘海自己还养殖了饵料田螺,既保证了水蛭吃食健康,又减少了养殖成本。
水蛭,别名蚂蝗,药用价值较高,水蛭的干燥体可入药,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症的功效。水蛭可提取水蛭素,水蛭素具有降血脂、调节血压、溶血栓以及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功效。此外,水蛭的营养价值也很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多肽、微量元素和脂肪等。
刘海说:“这是我养殖水蛭的第五年,我特别看好水蛭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的前景,目前我这温室繁育池约90平方米,越冬池塘750平方米,活饵料养殖约1200平方米,孵化室约10平方米,面积不大,但是今年预计也能繁育种蛭苗约十万条,活饵料(田螺)约6000千克左右,四个月的育苗期净利润就能达到4万元左右,也算是达到心里预期,生活上也改善不少。”
素有“软黄金”和“水中人参”之称的水蛭养殖看着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对温度、湿度都有很高的要求,还要在4个月的成长期中,时时控制水的溶氧、有益菌藻的平衡。
“刚开始养水蛭时,只是感觉赚钱,但确实不会养,还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不懂水蛭养殖的环境,孵化不出来,投入的本钱损失了大半。后来,在水产服务中心的技术帮助下,才解决了这些难题,孵化率也越来越高了,现在能达到孵化率85%吧。”刘海说。
刘海夫妇水蛭养殖的成功也吸引了萝北县周边养殖户的目光。“我从20多岁就开始搞养殖,先后养过鱼、蚂蚱等,养殖经验还算是丰富,可就是这水蛭这玩意养不明白,因为这育苗真是特别关键,我今年在这拿的苗,也学到快来一些养殖技术,卖了两万块钱。”宝泉岭水蛭养殖户李先生说。
未来,刘海想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学习技术,继续扩大水蛭养殖面积,将庭院经济向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迈进。同时也为周边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育种苗服务,希望能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到水蛭养殖的队伍中,“让他们在家门口赚钱,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萝北县鹤北镇副镇长马慧敏说,“养殖水蛭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利用了闲置土地,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是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一条新模式。我们也将继续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制定符合实际的庭院经济发展策略,帮助农户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通讯员:吕婷婷、毛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