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全国科技大会东风 陕西咸阳市渭城区环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揭牌成立

发布时间:2024-06-27 09:42: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严格

6月26日,陕西咸阳市渭城区举行慧聚秦创原、赋能先行区——环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带签约活动,并进行实地观摩。咸阳市委副书记贾珉亮出席,渭城区委书记田地,区长张永强及市、区部门负责同志,市科技大使、高校负责人、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区委副书记李建清主持。副区长惠冰介绍了《渭城环大学经济产业带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省级高新区建设让科技成果转化有平台,向“新”而行、聚“链”而强,其势正劲。

image.png

渭城区区长张永强在致辞中说:秦川千里,渭水悠悠。作为秦王朝的国都所在地,自商鞅变法开始,秦人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血脉,就在这里世代传承。随着“一带一路”、西安—咸阳一体化、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等多重利好机遇叠加,渭城,这座千年古都,正在以古韵芳华的蝶变之姿,书写改革创新的奋进之旅。

近年来,在咸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渭城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省委构建“六个体系”、争做“六个示范”和全市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部署要求,依托辖区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的科教优势、创新优势,大力发展“四个经济”,推进“四链”良性循环,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301”科创特区,连续两年荣获咸阳市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先进单位。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的创新生态加速构建、创新活力加快释放,为“产城、产教”更高质量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渭城而言,西安—咸阳一体化让科技现代化有牵引,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让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方向,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让产教融合有基础,省级高新区建设让科技成果转化有平台,向“新”而行、聚“链”而强,其势正劲。

今年,我们列支科技人才专项资金 500万元、设立科技产业金融专项 3亿元,全面启动环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带建设,助力科技“出成果”与市场“用成果”有机衔接。希望各高校、科研院所发挥人才、专业等优势,以科研强科技,加速成果转化、加强成果推介,为科技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希望广大企业家调动人力、人脉等资源,以匠心促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技术、丰富拓展应用场景,抢占高新产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渭城区将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以“高效办成一件事”“免申即享”的服务标准,保障辖区高校、科研院所、科创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平台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造未来。

我们坚信,通过各方勠力同心、携手并进,渭城环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带的建设,一定会为全市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凝“新”聚力、蓄势赋能!

“渭城环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揭牌

image.png

活动现场,“渭城环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揭牌成立,西藏民族大学、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与渭城区人民政府签订环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带合作协议,高校二级学院与区级部门签订合作协议。

渭城环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带围绕文林路沿线高校资源,打造文林路创新主轴,规划“一轴五街区多园”的空间布局,将打通“大学—环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带—高新区”创新策源通道,形成完善的“城校企”协同创新创业机制,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将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和人才,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更加高效,培育孵化和产业化能力明显提升,创新型产业更加集聚,形成“产教融合、两链融合、产城融合”的新格局,推动渭城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新突破、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新成效、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将成为咸阳市、陕西省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高地。

参加会议的高校及企业代表表示:环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带的建设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此次签约活动,能够进一步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image.png

签约仪式前,与会人员在咸阳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大楼,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康养实训基地,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材料智能成型工程技术中心进行观摩。(洪涛)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