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环境学校:创新浪潮涌动,学生创新项目闪耀启航

发布时间:2024-06-28 16:13:4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严格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等严峻挑战。同时,对于当今社会来说,农村环境改善与传统文化保护也至关重要。上海市环境学校的四支学生团队,凭借专业基础和社会责任感,在净水器创新、农村厕所革命、缠花手工艺振兴和皮影戏艺术创新等方面展现智慧与担当,为解决当前问题提供新思路。

在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下,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问题愈加凸显,对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市场家用净水器的需求持续增长,但现有技术难以满足高效过滤和长久使用的需求。上海市环境学校的夏颢菲同学在一次科技交流会上发现石墨烯过滤性能的优异之处,决定带领团队研发“石墨烯净水器”。

团队采用抗菌性能和共价键修饰技术、RO膜技术成功实现了水源的高效过滤和大通量,确保了水质的纯净度。夏颢菲团队还计划与一些工厂、制造业企业合作,将石墨烯技术应用到污水处理过程中,以此途径减少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他们强调未来的净水器的开发方向将更注重绿色发展,采用更环保的材料和工艺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而来自同校的朱艺晨项目团队对于农村一些民生问题保持着高度的关注,特别是农村旱厕改进。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厕所革命是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点之一。

秉承着这一观点,团队发起的“圆梦加”项目深入调查农村旱厕现状,发现存在水源处理不够洁净以及污水随意排放滋生细菌、害虫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提出改造化粪池接入生态处理池,并利用植物吸收氮磷钾元素使水体达标排放的应对方法。同时,采用生物防治和种植香草类植物解决蚊虫和气味问题。

未来,团队计划与企业、政府合作,通过科技和生态知识改善农村厕所问题促进农村新型生态型产业经济发展,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良好愿景。美化农村环境,助力生态振兴。

黄佳妮项目团队则将目光投向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当前,我国非遗产业正迎来黄金时期,非遗与现代设计的深度融合为非遗文化产品的广泛传播与世代传承创造了无限可能。缠花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随着国民文化自信和国风流行,缠花等传统文化产品市场需求增长,但缠花的市场认知度有限,价格较高。

黄佳妮同学自从高中起,就对缠花这一传统手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被缠花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于是开始深入钻研和学习这门技术。凭借这份热爱和执着,她创立了“缠花”项目致力于推广和传承这一珍贵的传统手工艺。并和团队一起设计了多种缠花产品,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吸引更多年轻人和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增加曝光度。为了提升销售额和用户满意度,团队还提供了个性化定制服务吸引更多有特殊需求的用户。

团队计划三年内将缠花产品推向市场,打造品牌,在盈利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和珍视缠花为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另一组的邱天麟同学,以其对传统艺术的热情与执着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以青年独有的创新思维将目光投向了已濒危的传统皮影戏技艺。他自幼接触皮影戏,深感其魅力与面临的挑战。为保护和传承皮影戏,他带领项目团队提出创新方案,运用现代机械手臂演绎皮影戏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非遗注入新活力。

项目计划利用机械手臂减轻失传风险,保留唱腔的同时通过智能控制和互动体验增强观众感官体验。团队预计未来将与旅游景区、文化节庆合作,吸引游客体验,推动皮影戏文化传播和旅游业发展。此举不仅完整展现出皮影戏的独特魅力,也为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上海市环境学校的项目团队以他们的青春热忱和独特的创新思维,在环保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青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构建更美好的未来贡献了宝贵的青春力量。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