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减负、减真负 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干事业

发布时间:2024-06-28 16:53:5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乔沐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基层是全国各项事业工作的“神经末梢”,正所谓“郡县治,天下安”,只有解决好形式主义突出问题,真减负、减真负,才能让基层干部将视角更多聚焦于推动发展和服务群众,才能凝聚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强大动力。

真减负、减真负就是不能搞减负的形式主义,分清当下基层的工作范畴,真正站在基层干部角度,减去过量的权责、冗余的报表和反复的督查考核等不必要的工作,帮助基层把该归还上级单位的权责归还,该进一步落地落实的职责干好。做到真减负、减真负,要聚焦三个导向。

聚焦问题导向,为真减负、减真负确定“切入点”,把问题揪出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工作的生动写照,但在当前工作中,过量的权责、冗余的报表和反复的督查考核等不必要的“线”占据了基层干部的大量时间,使其无法专心于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事业发展添助力的本职“线”。我们要做到减真负,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先把“千条线”中多余的“线”找到并将其“剪”掉,才能以最精准的策略、最快的速度,让基层干部这个“绣花针”发挥最大的作用。要将减负聚焦于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具体问题上,着力于借调基层干部、村级组织“滥挂牌”等现实情况上,持续清理规范创建示范活动和节庆论坛展会,把减真负落到实处。

聚焦制度导向,为真减负、减真负夯实“着力点”,把成效抓起来。基层干部面临“甩包袱”“加担子”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责不清、边界不明,往深里说,就是现行的基层管理机制体制还存在堵点痛点。减负反反复复,减了又增,增了又减,其问题关键,也在于没有将减负工作的成果形成长效制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基层减负是一场“持久战”,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需要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抓细抓实、抓常抓长。要坚持好、巩固好减负成果,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以清晰的权责体系为基层降压赋能。

聚焦为民导向,为真减负、减真负找准“落脚点”,把担当立起来。减负不是减成“负数”,必须谨防个别基层组织以减负工作为由,把应有的担当尽责减掉。“要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让减负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为基层减负指明了价值取向,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基本遵循。比如在今年开展的整治村级组织“滥挂牌”工作中,摘掉的是没有实际工作内容、于群众福祉无益的“牌子”,留下和新增的是真正为民办好事、服务发展的功能。在推进基层减负工作时,必须要坚持“民”字当头的价值导向,将是否能为民谋福祉作为减去或增加职责的评判标准,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减负后老百姓满不满意作为评价工作的唯一指标。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抓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式。力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为基层减负增效正当时。(单位:石家庄市元氏县南因镇人民政府 作者姓名:刘婧雯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