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4-07-12 17:00: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严格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如同培育未来社会栋梁的丰饶土壤需要我们去灌溉,然而当我们深入挖掘这片沃土时,不难发现其中潜藏的问题与困境,例如单调的教学内容、僵化的教学方式、片面的评价体系等,它们如同一道道裂痕,阻碍着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入推进。唯有正视这些问题,以创新的思维和行动去破解,才能让这片沃土更加肥沃,更好地孕育出德才兼备的未来之星。

在理念认知层面,许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仍旧浮于表面,他们仅将这一教学看作思政课程的延伸或附属,而未能洞察到其在思政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与重要性。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如同一道隐形的隔阂,制约了课程思政的深入探索与发展。理念认知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因此理念层面的持续传达和引导必不可少,而想要做好传达和引导工作,需要高校全方位安排。但在实际情况中,一些高校只是简单向教师发布课程思政教学任务,并没有系统规划和布置,造成教师以“完任务”心态去对待课程思政教学工作,长此以往,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难以深入理解。

在教学内容层面,不少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仍旧沿用传统的思政知识点进行教学,且其与专业课程内容的结合生硬且缺乏内在逻辑性,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而且难以激发他们对新知的渴望和对学术探索的热情。教学内容狭窄化问题也普遍存在,很多内容老生常谈,没有新意,并且距离实际生活也较远,难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思政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生活是广阔无边的,能够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助力狭窄化问题得到解决,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深入生活之中去挖掘素材,造成教学内容十分匮乏,往往陷入空谈理论却缺少实际案例支持的窘境。

教学方式的僵化,也成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许多高校课堂中,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将知识单向地传递给学生,却忽视了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导致学生只能作为知识的接收器,而无法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随着时代发展,教学方式革新势在必行,但有些教师形成严重的惯性思维和惰性思维,不愿意去革新和调整,或者是即便在教学中引入新技术,往往也是浮于表面,难以将新技术效能充分发挥,更严重的是,技术依赖思维也会逐步扎根,成为遏制教师主动思考和主动革新的重要因素,造成教学方式十分僵化。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会阻碍他们全面发展。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体系也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在现行模式下,众多高校仍以传统的考试分数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衡量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但却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与实际能力的全面评估,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水平。课程思政归根结底是为思政教育服务,而思政教育的要义在于“入心入脑”,因此在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时要追求“深”度。目前的评价体系更多依赖外在指标,而很少有评价方式去获取和分析内在指标,这使得高校和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难以深入了解,很难制定出能“直击内心”的教学调整策略。

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所担任的角色,对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很多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具有较深理解,也能端正态度去开展教学工作,但是却因为课程思政能力不足,使得课程思政效果不尽如人意。比如有的教师依旧以权威自居,学生可能会因为畏惧或尊重而不敢提出质疑,如此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被压制;有的教师沟通能力不足,难以与学生建立良好互动关系,造成课堂之中经常出现“冷场”和“对峙”现象,既不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持,也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有的教师创新能力不足,面对新生事物往往畏手畏脚,不能积极引入和勇敢尝试;有的教师挖掘能力不足,缺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造成课程思政素材十分单一。高校应该为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供支持,但在一些高校中,“课程思政能力”并没有被清晰定义和区分,依然与其他教学能力混为一谈,这样则难以针对性促进教师改进这一能力。

针对前文所提及的问题与困境,以下将从多个维度出发,探寻相应的优化对策。

针对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认知存在不足的问题现状,强化理念引领尤为重要。首先,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践行课程思政,组织专题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成为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并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让教师明确思政教育并非思政课程的专属领域,而是应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其次高校要从理念深化层面去设计和规划培训内容。除了将更为宏观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思政要素融入其中,让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能从道德塑造、培养社会新公民等视角去实施相关教学环节,还应该将关系到学生个性发展的相关要素进行强调,让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教学也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原则,进而在实际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采取不同教学策略去引导和教育。课程思政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会在不断实践后继续深化和升华,这要求高校时刻关注课程思政发展动态,及时引入最新精神去熏染教师。高校也要对本校课程思政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这样能与课程思政最新理念更好结合,指导教师在更贴合实际情况理念指导下去开展教学工作。

在教学内容层面,教师需深入探寻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举例而言,在理工科课程中,教师可引领学生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的紧密联系,以便学生在理解公式定理的同时,思考技术革新如何深刻影响社会的发展脉络,从而体会到作为未来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而在人文社科领域,通过对历史变迁与文化演进的深入剖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自信,进而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起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当精神。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教学,不仅能够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更能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领悟思政教育的深刻内涵,从而实现自我精神世界的升华。

创新教学方式,无疑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枢纽所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更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必须勇于摒弃旧有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启发式、讨论式等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拓宽视野;通过开展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则能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以便他们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而有助于他们在主动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实现全面发展。

在追求教学内容与方式革新的同时,评价体系的改良同样至关重要。因为一个完备且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反应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能点燃教师的教学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学生自评作为一种内省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反思在学习过程中的得失,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率;互评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观摩、学习的平台,通过彼此的评价,学生可以更加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教师评价作为一种专业性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态度、方法和创新能力。这种评价方式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会实践评价则是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在社会大熔炉中的锤炼,检验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更为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评价方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其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从而有助于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养。

教师作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养与能力直接关乎教学质量的优劣。正因如此,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与育人能力,成为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发展的重要一环。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需精心组织定期的培训、交流与学习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教师持续更新教育观念,更能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从而促使其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而通过深入研讨、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教师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与价值,从而可以更好地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此外,鼓励教师亲身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实践中,教师可以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更深入地探索教学规律,并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种实践中的探索与创新,不仅能够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为课程思政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确保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高校应致力于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通过明确的奖励政策与全方位的支持,更有效地鼓励教师投身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如此,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进而推动整个课程思政教学的蓬勃发展。

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中,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优化,不仅责任重大,道路也颇为遥远,然而只要以仔细审视现存问题,以灵活多变的策略去应对各种挑战,就能探寻到一条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贴近学生真实需求的课程思政教学新路径,而这一路径可以将思政教育巧妙地融入专业教学中,以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思想的启迪。未来,沿着这条道路坚定前行,必能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章勇辉,赣西科技职业学院,讲师。陈晓峰,赣西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