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追寻百年古街里的红色记忆

发布时间:2024-07-16 14:45:5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严格

7月11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会计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团一行来到重庆市永川区板桥镇,开展为期4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板桥镇活动启动仪式.jpg

板桥镇活动启动仪式

板桥镇建于清康熙年间(1721年),位于永川北部,与铜梁交界,距永川城区27公里,下辖11个村、1个社区,面积53.8平方公里,人口3.2万,耕地面积3.7万亩。先后获评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农产品深加工创业基地、中国传统村落、重庆市文明镇、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镇、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

参观板桥镇历史文化馆.jpg

参观板桥镇历史文化馆

7月11日,在社区刘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团漫步在百年风雨走廊下,参观了板桥红色记忆馆、历史文化馆、民风民俗馆。

参观镇博物馆——讲解员在讲解廉洁剪纸.jpg

参观镇博物馆——讲解员在讲解廉洁剪纸

在中式建筑中显得格外扎眼的西式小洋楼叫“劝学所”,始建于1924年,是自清光绪年间推行的一种教育改革制度,后改为教育局。督学制后,被分为两个单位,左边为邮电所,右边为会春堂药铺,即今天的红色记忆馆。

红色记忆馆分“共产党组织在板桥”“党的外围组织”“红色英魂”“红色人物”四个单元。在这里,实践团深入了解了黄一德、刘其鸣、谢百龄等革命斗士的光荣事迹。

谢百龄是板桥四大中医之一。上世纪20年代末,在板桥开了一家会春堂药铺。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受当地百姓敬重。1939年6月,在好友黄一德的介绍下,他成功加入了中共地下组织。此后,会春堂便成为了板桥区地下党的集会地点。

小小一方天地,却为革命事业贡献了巨大能量。

在这里,谢百龄团结了能书会画的鄢次昭、鄢郁文等一批关心国事的进步人士,在药铺内创办了艺文社,利用文学和艺术的形式,不定期地出墙报,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揭露当局的黑暗,唤起群众觉悟。

深度的参观激发了学生们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红岩精神宣讲1.jpg

红岩精神宣讲

为了更好传承红色基因。7月12日,在板桥老街禹王庙前、黄桷树下,实践团和村中老人一起听红岩故事、看革命影片、唱经典红歌。“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我家就是老党员,党龄50多年了……”一位年近80的奶奶自豪地说,“我会唱的红歌多呢,我可以再唱一首!”现场歌声不断、欢声笑语不断,动人的旋律萦绕在老街回廊,渠中水流合着歌声一起奏响了新时代的红色旋律。

慰问老党员.jpg

慰问老党员

为进一步追寻板桥的红色历史脉络,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团深入到村中看望慰问5位党龄超50年的老党员,认真聆听他们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我十几岁就到湖南去了。当时修建铁路,条件很艰苦,都是半机械化,100米的隧道,几百人,三班倒修了一个多月。粉尘大到面对面都不知道是谁。”“现在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孩子们,你们要认真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5段精彩的人生故事就是5堂生动的思政课。实践团成员在故事中深刻领悟了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文艺汇演1.jpg

文艺汇演

实践团还在板桥镇开展了税法知识普及、反诈禁毒宣讲、“青心相互,童梦启航”、“舞动青春风采·唱响乡村振兴”文艺汇演等活动,与板桥老街村民结下了深厚情谊。

文艺汇演大合照.jpg

文艺汇演大合影

后续,实践团将积极承担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汲取革命前辈的红色精神力量,成立青年宣讲团,深入社区、基层团支部讲好红岩故事、讲好板桥红色故事,身体力行赓续红色精神,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奏响重财旋律。(文:徐颖 图:张继飞)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