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鸽:抓住机遇,创新不止,老城区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4-07-17 13:23:1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夏竹

“在洛阳”品牌创始人 王晓鸽

历史的长河中,洛阳老城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更迭。如今,这座古老的城市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着文旅融合的新时代,通过三个阶段的精心布局与实践,将“网红”效应转化为持续的“长红”,让“流量”真正沉淀为“留量”,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一阶段:“文旅强区”——擦亮历史底色,焕发新生机

洛阳老城,作为十三朝古都核心区,拥有无可比拟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财富,老城区启动了“文旅强区”战略,引入200余项非遗文化活态展示,让古老的手工艺、民俗等重新焕发生机,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的目光。洛邑古城、丽景门、天堂明堂、应天门等文化地标,经过精心打造,成为了集观光、研学、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目的地。这些项目不仅展现了洛阳老城的历史风貌,更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方面,老城区推出了一系列实景演艺项目,通过高科技手段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为游客带来震撼的视听盛宴。同时,结合当地教育资源,开发多条旅游研学线路,让学生在游玩中增长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举措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也提升了老城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阶段:“文旅富民兴区”——文旅经济惠及民生,促进共同富裕

让文旅带来的热度和经济效益实打实的惠及民生,带动全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方能形成更优规模效益。在老城,老百姓真正吃上了“旅游饭”,挣上了“旅游钱”,“兜底民生”正在向“品质民生”转变。

旅游业实现“造血”功能。老城区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为了让这份“红利”实打实地惠及民生,老城区进入了“富民兴区”的新阶段。汉服店、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创业就业机会。据统计,文旅相关产业直接带动了3万多人就业,从业者人均月增收超过3000元,有效促进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

“夜经济”更加繁荣。老城区还大力发展“夜经济”,通过打造特色文化街区、举办夜间节庆活动等方式,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激发了消费潜力。夜幕下的老城,灯火辉煌,人声鼎沸,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夜生活,也为当地经济增添了新的增长点。

第三阶段:“人民文旅”——走好群众路线,共享发展成果

近年来,老城区委认真落实洛阳市委关于老城区的战略定位,积极推动新文旅产业发展,加快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逐渐形成了依托老城文化资源,走好群众路线,发展“人民文旅”的思路。

当前,全面发展“人民文旅”已经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按照省委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和市委“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新文旅发展理念,老城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真正实现了人民文旅为人民、人民文旅靠人民、人民文旅惠人民、人民文旅聚人民。

洛阳老城区的文旅发展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通过“文旅强区”、“文旅富民兴区”和“人民文旅”三个阶段的精心布局与实践,老城区不仅成功实现了从传统旅游向现代文旅的转型升级,更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让人民群众共享了文旅发展的成果。未来,随着文旅产业的不断深入发展,洛阳老城区的明天将更加美好。(张红刚、石智卫)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