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司法强戒所:打造“五彩桥”衔接帮扶工程 助“瘾君子”从吸毒者到创业者的蜕变
发布时间:2024-07-17 16:56: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严格在漳州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漳州所”),关于希望与重生的篇章每一天都在这里悄然上演。“一次吸毒,终身戒毒”,不少吸毒者在历经强制戒毒后,虽然挣脱了生理上依赖的枷锁,但自身心理与世俗看法的双重壁垒却如同难以逾越的“铁门”,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时遭遇重重困难。
“当我觉得人生已经没得救的时候,是漳州戒毒所民警的关心和扶持,给了我决定重新做人的信心。”温琦(化名),是一名6次进出戒毒所的社区康复人员,在漳州所“五彩桥”衔接帮扶工程提供的就业创业帮扶、心理疏导咨询、法律政策指导等全方位支持下,终于实现了自我救赎和人生蜕变。
温琦参与禁毒宣讲
纯洁真挚的交流通道
在温琦出所找不到就业方向的时候,民警们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积极与温琦户籍所在地公安、民政、街道、社区、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多个部门进行沟通联系,为温琦就业出谋划策。他们不仅为他提供了就业创业的信息与资源,还鼓励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重新建立社交圈子。
戒毒所民警与温琦始终建立着纯洁无瑕的真诚联系。这种关系没有偏见,没有指责,只有全心全意的关怀与帮助。
就业创业的希望之路
温琦12年里反复进出戒毒所,生活一片灰暗,家庭关系也因此破裂,职业生涯更是跌入谷底。漳州所民警发现其有电动车维修经验,且具备一定的市场洞察力。于是,积极帮助温琦联系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为其就业助一臂之力。
在漳州所民警的鼓励和支持下,温琦凭借自己出海打渔挣来的钱作为启动资金,第一家电动车店铺就此开张。他凭借着诚信经营、优质服务赢得了顾客的信赖和支持,店铺生意逐渐红火起来。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和营销策略,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和销售渠道。最终,又成功开了第二家电动车店铺,并计划在未来成立自己的电动车销售公司,吸收其他解除戒毒人员就业。
法律政策的护航灯塔
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漳州所通过举办讲座、参观展览、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积极向戒毒人员开展宪法、民法典、禁毒法等法治宣讲活动,丰富他们的法律知识。
考虑到温琦回归社会后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和挑战,漳州所民警还为其制定了详细的个性化法律帮扶方案,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政策解读等帮助,还有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指导,帮助他合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及时获得国家就业扶持政策。
修复亲情的温暖港湾
在温琦深陷毒品泥潭的日子里,妻子无法忍受“瘾君子”提出离婚,儿子也跟着妻子走了。他与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变得脆弱不堪,家庭的温暖与支持似乎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在温琦出所当天,他的儿子来接他时两人紧紧相拥哭泣,大队民警告诉他:“温琦,出了这个门,一定不要回头!血脉相连的爱,是你走向重生的永久力量。”几年过去了,不管身处什么样的逆境,温琦始终把这句话牢牢记在了心里。
在开展衔接帮扶时,漳州所民警也经常会与温琦谈起他的儿子,引导他用爱去弥补对孩子和家庭的亏欠,用勤奋工作证明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好父亲,一个值得信赖的依靠。
抗复吸的坚固防线
戒毒之路漫长且艰难,对于温琦长达20年的吸毒史和多次复吸经历,心理重建是防止复吸的关键。为了防止温琦回归社会后再次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漳州所积极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
社区大家庭成为了温琦抗复吸的坚实后盾,漳州所民警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集中管理工作站工作人员定期组织温琦进行抗复吸培训。自从生活步入正轨后,温琦也时不时和“绿盾”漳州所禁毒宣讲团民警、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集中管理工作站人员一起参与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和入户宣传,提醒市民知悉毒品危害,自觉远离毒品。
漳州“五彩桥”衔接帮扶工程,如同一座横跨心灵荒漠与现实社会的彩虹之桥,不仅连接了戒毒所与社会的大门,更在无数戒毒人员心中播撒下了希望与重生的种子,照亮了千百个“温琦”前行的道路,见证更多灵魂的蜕变与重生。(洪晓琳 欧南程 黄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