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理工学院“夏”乡筑梦实践团前往惠州市惠东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23 11:23: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乔沐为积极响应国家“百千万工程”号召,广州理工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夏”乡筑梦实践团于2024年7月7日-7月20日在多祝镇开展多系列活动,旨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绿色生态理念,并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现状,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得到了当地村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吸引了众多村民积极参与。
爱心义教:非遗之光,点亮希望
为期14天的活动中,实践团成员深入多祝镇皇思扬古围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在道彰小学开展“非遗之光,点亮希望”支教活动,通过粤剧脸谱、剪窗花、广彩瓷器等课程,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文化传承的浓厚兴趣,让非遗之光在教室里熠熠生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童心。
义教活动不仅能够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为农村教育的改革与谋求发展吹了新风,让“夏”乡筑梦实践团把先进的文化和学术以新的形式送下乡。并且践行了“第二课堂”坚持以长才干,作贡献为原则,在活动中了解社会,认知社会,传播文明,服务农村,充分体现广州理工学院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
社会调研活动:倾听心声,共筑温暖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是值得关注的群体。实践团深入皇思扬古围村,开展了针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对村内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与需求进行调查与记录,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旨在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加快皇思扬古围村的乡村振兴步伐。
调研活动本身是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一种关怀和支持,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和幸福感。此外,调研还能提高社会对这两个群体的关注,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推动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云上”古村宣传片:古韵今风,传承文化
为了更好地宣传皇思扬古围村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实践团深入探访古围村,拍摄了一系列宣传视频。视频涵盖了古围村的九个主要景点,如翰林第、皇思扬城门等,通过影像记录了古村的日常生活和节庆活动,展现了古村的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带领观众体验古围村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这些视频将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古围村。
拍摄宣传片不仅能够展示该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还能有效提升村庄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宣传片作为一种现代传播手段,能够激发外界对乡村文化和生态资源的兴趣,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此外,宣传片还能增强村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共同推动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活力捡跑:重拾村道绿意,共筑绿美广东
实践团在皇思扬古围村开展了“重拾村道绿意,共筑绿美广东”捡跑环保公益活动。活动旨在美化乡村环境,同时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活动当天,实践团成员们早早来到了皇思扬古围村,身着统一的服装,手持垃圾袋和工具,沿着河道两边和田野开始了捡跑行动。实践团成员分组深入皇思扬的街道、河岸、田野和林间小道。他们一边慢跑,一边仔细捡拾塑料瓶、食品包装、烟蒂、废纸等生活垃圾,并对捡到的垃圾进行分类,以便于回收利用。在捡跑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与当地村民交流环保知识,共同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增强了当地村民的环保意识,为构建绿色乡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捡跑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美化了皇思扬村村容村貌,更是一次青年与乡村的深度融合,一次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通过捡跑活动,可以激发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共同推动乡村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发展。
广州理工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夏”乡筑梦实践团开展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的社会实践。此次活动不仅是对乡村教育资源的一次有益补充,更是对乡村文化自信的一次有力提升,同时也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了青春力量。(通讯员:刘芷均、许东晓、郑梦玲、陈春媚、颜心愉、林佳慧、李娜、夏凡媚、钟裕、刘思颖、黄晓涵、曾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