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百年 茶香自缭绕
发布时间:2024-07-24 11:56:5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乔沐——记福鼎市方家山建明家庭农场董事长雷建明
编者按:
一位曾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锋陷阵保家卫国的退役军人、一位曾以青春执笔,绘就乡村振兴宏伟蓝图的时任村干部、一位白茶领域深耕十余载的行业专家,预测中国茶叶下一个风口是有机+私域,究竟哪一种描述才能更为准确地定义福鼎市方家山建明家庭农场董事长雷建明,我实在无法断言。但毋庸置疑的是,如果能与这位睿智而又谦逊的行业专家聊上一会儿,绝对会让你受益匪浅。
从初出茅庐的制茶学徒到远近闻名的工匠名师,是雷建明扎根在福鼎市的青山绿水之间,一路坚守锤炼真功夫,数十年如一日追求制茶技艺的极致化的成果体现。
承家学精技艺
方家山有机茶园建设带头人、最美方家山茶人、“畲家韵白茶“品牌创始人、白茶故里方家山文化推广热心企业……在福鼎市方家山建明家庭农场董事长雷建明的身上,有太多荣誉和标签。而今,履历上又增添了“《大国品牌故事》栏目组特约受访嘉宾”的新身份。
70后的他,是土生土长的福鼎人。成长在乡间茶园中,与茶为伴,自幼目睹祖父辈深耕茶行业。打小耳濡目染,雷建明凭着对茶叶的热爱之情,于2017年代接过长辈的接力棒,埋头苦干从头学起,风雨兼程中一步一个脚印,打拼创办了如今远近闻名的“畲家韵白茶”,专注于深耕源头基地、做好纯正有机茶这一事业。
酷爱茶道,师承名家。2013年春天,雷建明怀揣赤诚景仰之心走进了方守龙老师的白茶山,成为在茶厂里务工的第一批工人。方老师在种茶制茶方面颇有研究,将几十年的种茶经验浓缩精华化作文字与言语并存的制茶“秘笈”,他怀抱数十年如一日的初心,在方家山建立了生态茶培育、加工生产实验基地,把生态种茶干净制茶理念带进了这个偏远的山村。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方家山,所出产的白茶叶绿素丰富,呈鲜嫩翠绿色、墨绿色,显白毫,茶青品质优上,为白茶提供优质的原产料。而方守明先生制作而成的白茶,茶香浓郁,淡淡清雅花香味馥郁芬芳,沁人心脾。经冲泡的方式白茶,口感绵柔,香气沉稳,水含香,韵味十足。那些年在厂里帮忙,雷建明深受熏陶,收获了不少制茶心得,他也严格践行着方老师传授的制茶理念,如:茶园生态有机种植理念、到茶叶采摘标准、制茶工艺特色等等。在求学的几年中,雷建明分享道:“由于我勤奋努力,深受方老师的喜欢,接触到的活也比较多,自然学到的东西也更多”。
工者善其事,匠者运其心。2017年,在方老师的支持鼓励之下,依托于自家20亩老茶园,雷建明成功建立了“建明家庭农场”从迈入茶门的那天起,福鼎白茶的厚重历史和文化氛围就萦绕在他周围,为福鼎白茶发展助力的信念也渐渐植入雷建明的脑海中。“古式做茶手脚勤,种茶更比做茶难。”老一辈传承下来“做茶诀”,如同一缕茶香,时刻氤氲在雷建明心头。
正因为师承于茶学界泰斗,相较其他同行,雷建明多了一份守护和传承古法种茶技术的初心。祖上有训“茶是君来火为臣,焙笼过火下心神”,他更是用持续的实践、探索和提升,用心钻研技术,成就日益精湛的茶叶制作技艺。
兴茶园勤耕耘
茶树生长对于空气、土壤、水质、温度、湿度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茶叶是有灵性的,做一泡好茶不简单。”在雷建明心里,种茶是一片叶子的情怀,只有好山好水才能出好茶。
沧渊映翠薇,纤凝伴灵泽;天下白茶,源于太姥。太姥山从山海而来,穿梭于“中国白茶之乡”福鼎市,二者遥遥相望。太姥山气候地址条件优越,其耸峙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山海相依;层峦叠翠的峰岭隔绝了海面的水汽,形成福鼎独特的“山海气候”;周边森林覆盖率90%,常年云雾缭绕,生态环境洁净无污染,湿度高,昼夜温差大;肥沃的土壤富含有机质与矿物元素,为品质优越的茶树提供天然的养分。
茶是人与自然的融合,是福鼎这片土地上,生命与生命的融合。通过向有机种植专家的长期学习,雷建明创新研究出“生物链种茶法”—“以草制草、以虫制虫”,并且在2021年荣获了方家山“以虫制虫”有机示范茶园。经过以雷建明为核心的团队对茶园全身心的投入、培育,现今“建明家庭农场”有机茶园面积已达到了50余亩。“草能制草,虫能制虫”并不是雷建明从书中习得的知识,而是他从生活中观察到的自然循环规律。“生物群落结构在这片茶园里转变为茶园昆虫、林业昆虫群落,各种昆虫之间势必存在紧密的联系。平日里种植时细致观察所获得的经验,是开启生物链种茶法的秘钥。同时,为调节系统内的植物多样性、提高茶园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对茶树群砍密留疏,使保留下的林木疏密均匀;此外还要砍劣留优、砍小留大即砍掉长势差、存在病虫害以及枯死的茶树,保留生长茂盛的树枝。阳光、雨露、空气、土壤、人与自然融合打造出循环生物链,经过岁月积淀酿成了茶的味道,散发出灵魂的清香。田野中成就一杯好茶,是土地的选择,也是田野的造化。
“感恩福鼎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这是我们茶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雷建明打心底里觉得,这些年茶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福鼎这块生态宝地。多年来,他牢牢记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产业主动融入区域“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形成“山、水、茶、城”协调发展过程中的探索点、实践点,他始终坚持做到从茶园里的小生态和小循环,响应全省的大生态和大循环。
同发展共致富
茶的世界人来人往,有人找到了生命的归宿,有人发现了生命的诗意。雷建明给自己的茶叶产品设计了“凤”系列,白毫银针名为凤仙,白牡丹中春茶名为凤兰、夏茶名为凤梨、秋茶名为凤菊、白露茶名为凤梅、冬茶名为凤雪。畲族以凤凰为图腾,吉祥高贵,仙气超凡,命名白茶中的珍品银针,兰梨梅菊雪是人们所熟知的四季代表,与以清雅隽永为气质的福鼎白茶相称。相较方守龙老师傅茶液的纯净,雷建明的特级牡丹茶汤稍显浓郁热烈,香气有白茶山工艺的特征,但细节上亦有一些自身独特的地方:甄选高山优质原料,经卓越工艺精制而成,古法之韵,历久弥新;沿袭方守龙师傅传统制作技艺的珍藏佳品,经沸水冲泡,茶香弥漫、直指人心;闻其香、观其色、品其味,香、甘、韵、醇尽显其中,仿佛于太姥山云雾之巅感知春色如许、千枝绽绿、静沐香风,世间的静谧美好或许只在福鼎茶韵之间。
为不断提高自身的制茶技术与理论知识,2018年6月,雷建明参加了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举办的“机械制茶师”培训班脱产学习活动,之后又参加了“高级评茶员”和“高级茶艺师”培训,成功拿到了国家级资格证书。雷建明乐此不疲地沉浸在茶叶的学习钻研道路上,他还前往武夷山学习,观看了武夷岩茶的制作过程,并努力向国家一级评茶技师的方向迈进。
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雷建明觉得,一个人富不是富,大家富乡村振兴才能迈大步。一片茶叶承载的使命,是要让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同时也要带动致富,让农户增收,要让每一片茶叶成为乡亲们致富的“金叶子
长期以来,雷建明深知农场的追求,不仅要注重消费需求,更要紧跟市场要求。雷建明将所学知识融入农场发展实际,做好技术传承,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一代制茶队伍。他深入福鼎各地茶叶专业村进行现场指导,邀请专家为茶农现场讲座,传授茶园管理、茶叶制作等技艺,带领当地村民种好茶、制好茶、卖好茶。
作为方家山有机茶园建设带头人,生物链种茶法发明人。雷建明明白,这份荣誉既是一份强有力的肯定,同样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职责。作为领头雁、带头人,让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令福鼎芬芳茶香飘向远方,他一直在路上。(陈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