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助力法治建设,调研“石榴籽”调解模式
发布时间:2024-07-26 16:15:5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乔沐2024年7月,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赴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探访叙永县当地法治发展历程,在我院党委书记孙学龙的指导和校团委创新实践部部长齐格老师的随队带领下,团队深入叙永县,进一步探究“石榴籽”调节模式的独特之处。
一、法治教育之旅:全面普及法律知识,提升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
实践团队在水潦彝族乡政府的帮助下,通过系列普法活动,全面普及法律知识。团队成员举办法律知识讲座,针对青少年常见的法律问题,如校园霸凌、网络安全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同时,面向当地群众,开展与劳动法相关的普法课堂。此外,实践团队还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帮助和咨询服务。
二、民族和谐之旅:调研“石榴籽”调解模式,探索民族矛盾纠纷解决的创新路径
实践团队走访摩尼镇联盟村、赤水河村,与水潦彝族乡政府进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座谈会,对当地的“石榴籽”调解模式进行了实地调研。该模式是在当地政府、司法部门和民间调解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的,具有解决民族矛盾纠纷的独特优势。通过走访当地村民、与调解员交流,团队了解到该模式将法律与民族文化相结合,注重发挥民间调解组织的作用,使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实践团队还对该模式的运作机制、实际效果进行了调研,为今后的法治宣传和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实践团队与当地优秀调解员们进行了近距离的交谈。调解员们以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案例,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他们如何在尊重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法律手段,成功化解了一个又一个民族矛盾。他们不仅分享了调解过程中的技巧与心得,还就如何进一步完善“石榴籽”调解模式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石榴籽”调解模式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将法治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该模式在尊重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引入法律元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纠纷解决提供了新的路径。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不仅运用法律知识,还结合民族习惯、民间传统等方式,使调解结果更具说服力和实效性。同时,“石榴籽”调解模式还注重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调研分析之旅:深入研究法治建设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为更加全面地了解“石榴籽”调解模式在基层的实际应用情况,实践团队还深入当地群众。在与当地群众的交谈中,团队成员们听到了许多关于“石榴籽”调解模式成功化解矛盾纠纷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石榴籽”调解模式的有效性,也体现了当地群众对这一模式的信任和认可。一位村民表示:“以前我们遇到纠纷总是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现在有了‘石榴籽’调解室,我们不仅可以快速解决问题,还能在调解过程中学到很多法律知识。”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活动让实践团队成员们切实了解基层情况,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当地法治建设注入新活力。团队也认识到法治建设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和习惯做法。实践团队成员表示,他们将把此次活动的经验和收获带回学校,精进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继续探索将法治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新路径,为构建和谐社区、推动法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常茂源 田一伶 童欣语 李佳睿 罗睿佳 范应蓉 张荧璇 支馨 晏韩洋 鱼心悦 詹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