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红色文化遗存与乡村振兴的融合之路

发布时间:2024-07-30 10:50:3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乔沐

2024年盛夏,福州外语外贸艺术与设计学院“浮光”实践队在学院第三党支部书记张琳娜老师的带领下,与寿宁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吴元西紧密合作,于7月8日踏上了前往宁德市寿宁县南阳镇含溪村的征程。含溪村,这片被誉为“闽东小延安”的革命老区,不仅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存,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地。本次实践活动旨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其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之路。

含溪村位于寿宁县南阳镇东部,地处闽浙两省的寿宁、福安、泰顺三县交界处,素有“闽东延安”之称,是闽东著名的老区基点村,含溪村小盆地内,有一条小溪从源头的坑底坂,经二曲水转,似清泉从北而南缓缓流淌而去。一圆的高山如两条青龙环抱着美丽的村庄,直至溪尾含(衔)住一条溪,溪水冷如冰、清如镜,两边花草迷人,遂称为“含溪”。含溪村作为革命老区,其红色文化遗存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吴元西常务副会长的专业讲解下,实践队成员们深入中共闽东特委含溪旧址纪念碑,近距离观察了那些见证历史的革命文物,聆听了那段烽火岁月中的感人故事。每一件文物、每一张照片都仿佛在诉说着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大学生们不仅增长了见识,更深刻地理解了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决心。

在深入挖掘含溪村红色文化底蕴,传承革命精神的同时,实践队还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片土地上另一份宝贵的财富——丰富的绿色资源。这些自然资源不仅是含溪村独特的生态优势,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将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结合,才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实践队员了解到含溪村拥有大片的樱花林,每到春季,樱花盛开,美不胜收。队员们建议当地政府和村民举办樱花文化节,通过赏花、摄影、美食、手工艺品展销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和消费。樱花经济不仅可以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了农产品、手工艺品等特色产品的销售,为村民带来了经济收入。

实践队了解到含溪村被中组部授予“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这些年,含溪村深挖红色资源,做足绿色发展文章,让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成为现实。同时也深刻认识到,红色旅游是连接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桥梁。希望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品牌的策划与宣传。可以通过拍摄宣传视频、设计旅游线路、制定推广方案等方式,全方位展示含溪村的红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之美。同时,他们还关注到了农村环境治理与美化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这些努力不仅可以提升含溪村的旅游吸引力,也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对于“浮光”实践队的每一位成员来说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他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和信心。正如艺术与设计学院大一新生陈芹宇同学所言:“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暑期活动,更是一次宝贵的社会实践经历。”

下一步,“浮光”实践队将继续携手寿宁老促会及含溪村人民,不断探索红色文化遗存与乡村振兴的更多融合方式。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经历和经验分享,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