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4-08-09 13:44:0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国家统一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广西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在学生中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如何有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铸牢高校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深入结合高校教育现状提出一系列可行的路径,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分析
广西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革命遗址,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军部旧址等不仅记录了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还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学生们通过参观学习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历史的厚重,从而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广西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由于民族传统多样性特点,基于此,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广西红色文化融入了多民族文化元素,红色文化十分内容,具有历史文化多样性特征。具体而言,壮族歌谣中常常出现革命英雄的形象,这些歌谣不仅生动有趣,而且便于传播,对于传递红色精神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发展传承实践中,通过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红色文化教育体系中,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民族历史文化,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外,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局限于革命遗址,还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各类红色文化活动已经深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广大群众通过参与多样红色文化活动不仅能够重温革命历史,还能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力量,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对于提升高校学子共同体意识也具有积极意义。
广西红色文化资源赋能教育的原则
尊重历史,真实再现。在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融入广西红色文化资源,要坚持尊重历史,真实再现。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只有尊重历史才能真正传承革命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高校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时,要坚持尊重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则,可以与专业历史研究机构合作,深入挖掘真实史料,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综合系哦啊过。例如,在开展红色文化基础教育时,要注重引用权威历史文献,邀请专业历史学家开展讲解指导。同时,高校应注重实地考察教学,带领学生参观广西当地革命遗址,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感受革命精神,注重增强学生革命历史感知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化学生对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此外,高校还可以灵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用现代科学技术再现广西地区革命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革命历史,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生动性。
注重多样,包容并蓄。广西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融入了丰富的多民族元素。因此,在高校中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可以灵活融入广西红色文化资源,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多样性。在教育实践当中,高校要注重弘扬少数民族革命文化,尊重包容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实现兼容并蓄的教育目的。具体来说,高校可以在红色文化课程中加入少数民族革命故事,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设置少数民族的革命专题,可以邀请少数民族革命文化专家讲述革命历史,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革命贡献。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少数民族红色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化精髓。不容忽视的是,高校应加强多民族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打造现代师资团队,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多样性和专业性,更好的适应地域红色文化教育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可以开展多民族红色文化研究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结合实际,创新形式。在开展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过中,要注重融入广西红色文化资源,要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教育形式。从教育实践来看,红色文化教育不仅是向学生传授历史文化知识,更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塑造。高校应根据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例如,高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红色文化的在线课程,方便学生学习了解红色文化,可以制作红色文化视频,用现代信息技术讲述广西红色文化故事,提升红色故事的传播效果,进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此外,高校应注重实践教学,要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革命遗址,参加红色文化研学旅行,让学生设身处地融入红色圣地,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高校还可以与外部合作,共同开发红色文化的教育旅游线路,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实地考察体验,实现传播推广红色文化的目标。
基于广西地域赋能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思考
整合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高校要扎根广西地域实际,探索整合广西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将经典红色文化故事融入现代高校课程体系中,引导学生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教育实践中,高校可以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加入红色文化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革命老兵等为学生进行授课,提高课程教育的感染力。学生通过聆听讲座,不仅可以了解革命历史事迹,还能感受到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此外,高校还要注重红色文化教学资料优化,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更多红色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现代高校德育教育目标。
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是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体验,增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认同。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广西的革命遗址,开展红色文化调研,引导学生深入农村了解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承情况,增强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同感。学生通过参与红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切身投入革命遗址的维护,不仅可以为社会贡献力量,还能在实践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高校要探索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帮助学生筑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根据。在教育实践中,高校可以利用现有革命遗址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创新开展现场教学。具体而言,高校可以在革命遗址建立教学点,组织学生定期参观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外,高校还可以在校内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具体可以设置红色文化主题展馆、红色文化资料室,让学生深入体验红色文化,增强他们的红色文化认同感,与此同时,强化基础建设也可以提升高校在红色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实现品牌教育目标。
注重开展校地合作工作。在开展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推动校地合作。高校应积极与地方政府、红色文化机构开展多元合作,探索通过多种形式推进红色文化教育。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力量。此外,高校还可以与文化馆、博物馆文化机构合作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通过组织红色文化展览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增强他们的红色文化认同感,进一步优化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提高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效果。
广西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素材,要积极探索优化路径,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还能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未来,高校应继续探索和创新教育模式,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王蕾,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研究生,副教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2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大思政课’视域下红色教学资源育人研究”(项目编号2024JGB490)
2024年广西高校统战理论政策研究课题“广西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GXTZ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