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志愿精神 播撒人文关怀:南昌大学学子的爱心导诊实践

发布时间:2024-08-21 14:38: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为了便捷患者就诊,改善就医体验,南昌大学学子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红角洲院区开展了爱心医导志愿实践,通过门诊导诊、陪伴就诊等方式助力患者更快、更好、更满意地就医。

门诊导诊:智慧医疗背后的困境

一踏入门诊大厅,引入眼帘的便是两侧一排排的自助挂号机。在智慧医疗时代,患者可通过身份证、社保卡、就诊二维码等多种方式,在自助挂号机上快速进行挂号、缴费、查询、打印发票等一体化操作,免去了人工窗口漫长的等待时间。但对于不常来往医院或是不识字的人群以及身体机能低下的老年人而言,自助挂号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为了解决挂号难问题,实践队成员纷纷换上志愿者马甲,在挂号机旁耐心引导需要帮助的患者进行操作,手把手教授每一个步骤的应对方法和对应屏幕含义,收获了众多患者的一众好评。

在挂号之外,就诊患者往往还在医疗检查、报告单拿取、报道复诊等相对分散的智能流程上遇到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实践队分为多组,分布在影像中心、检验科、自助取片机等多个点位,为过往患者详细介绍规则和操作方法,帮助他们更快地完成必要流程。

“现在的医院都太大了,光靠我一个人在里面都晕头转向的,更别提各种检查要到不同的地方去,可折煞我们了,”一位从上高前来南昌就诊的患者感叹道,“今天幸运地遇到了这么一群小志愿者,预约ct和拿片子都快多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智慧医疗是大势所趋,大到医院就诊,小到智能手环,都对人们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细心引导和详细介绍,实践队成员为患者提供了使用智能医疗产品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了患者的数字素养,以便其在未来的智能时代里更便捷地享受医疗服务。

陪伴就诊:欢声笑语中的人文关怀

值得一提的是,除去导诊服务,实践队还关注到了就诊间隙中的人群。在儿童门诊,由于人数众多,等待时间长,焦虑的父母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叫号顺序中去,对孩子们则缺乏看管。孩子们的需求被忽视从而表现出的哭闹不仅加剧了自身的不适感,也使得父母们的焦虑情绪进一步蔓延。儿童门诊的导诊护士表示:“尽管等候区设有儿童滑梯,但缺乏陪伴和看管的孩子们很容易哭闹不止。”

在了解儿童看管困境后,实践队从义工角取来了各色儿童用品,用这些充满童趣的物品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年龄较小的孩子们拿着橡皮泥和折纸创造独属于自己的幻象作品,再大一些的孩子们捧着涂鸦绘本津津有味,喜好绘画的则自力更生开始创造,识字的孩子就可以阅读各式各样的儿童读物……融洽代替了矛盾,欢笑取代了苦恼,求知代替了痛苦,温情的人文精神飘荡在等候区上方。

此外,实践队成员还患上了玩偶服,如同动画中走出的可爱小熊一般出现在儿童门诊与孩子们互动,与惊喜不已的孩子们的玩起了做迷藏,欢声笑语远远传播开来。最后。实践队成员在征得孩子们的同意后,将他们所创作的画作收集起来,以供爱心展览,力求在冰冷的医院创造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小天地。

志愿之路:热情和能力同样重要

在此次爱心导诊实践之前,很多实践队成员都曾有过各种各样的志愿经历。有的曾经在家乡的人民医院参与抗击疫情,大年初一初二还坚守在岗位上;有的曾多次前往敬老院陪伴老人,为他们带来一份年轻的热情和关怀;还有的活跃在各种校园志愿服务中,为同学和老师们提供帮助……

正如志愿者精神所描述的那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志愿实践中,实践队成员们将温暖和火光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自身也在人际交往和社会见识中掌握了更多技能,在互帮互助的路上不断前行。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通过这次爱心导诊,实践队成员不仅向患者传递了人文关怀,还改善了一众患者的就医体验。未来,南昌大学学子也将去往更多医院进行爱心导诊,在赣鄱大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实践华章。(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邹雯)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