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县盖洋乡:古厝活化激发人居整治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9-11 11:34: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盖洋乡位于永泰县西南部,是国家级生态乡,全乡总面积130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其中湖里村、碓头村、前湖村、珠峰村、盖洋村等5个行政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小洋村被列入省级保护村落名录,三对厝和闇亭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村落覆盖率达60%。近年来,盖洋乡认真落实省、市、县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锚定“高山生态明珠”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创新“三大机制”,以传统村落活化保护作为重要发力点,以点带面推动全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盖洋样板”。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党员示范、群众主体的参与机制

一是夯实示范引领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现场会细化工作举措,明确整治重点,分解责任清单,确保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推进、严举措落实。引导三对厝、福隆居、珠峰寨等文物保护单位成立党支部,建立健全古建筑保护管理制度,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古厝环境管护。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清理私搭乱建,对自家庭院内外、房前屋后以及室内卫生等进行彻底整治,开展志愿清洁活动时冲在一线、干在一线,不等不靠、以身作则、当好表率,以“党员示范干”带动“群众主动干”。二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依托村广播、横幅标语、微信群、入户走访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将门前三包、垃圾清理、污水处理等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切实提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居环境整治强大合力。三是建强督导考评机制。乡党委、政府牵头成立督导考评小组,将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纳入村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对古厝古寺、主干道沿线、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卫生情况进行评分,实行每月检查、季度叠加、年终汇总的考评机制,考核结果与包村领导、工作队、村干部评先评优和年终绩效挂钩,提高工作主动性与自觉性。

坚持全域谋划,构建产村融合、组合发力的治理机制

一是坚持着眼全局,统筹特色资源。一方面,全域推进“六清一改”“护河爱水、清洁家园”等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另一方面,对于传统建筑集中分布的重点村落,针对性定期开展古厝屋瓦修缮、绿化美化、秩序维护等工作,确保辖区内新老建筑风貌全面提升。二是多方筹措资金,强化经济支撑。引导三对厝后人组建理事会,自筹资金160万余元用于古厝修缮。积极发动乡贤力量,获捐300万余元用于传统村落保护和环境整治。同时向上争取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补助资金,累计投入600万余元对三对厝、福隆居、珠峰寨、闇亭寺等主体建筑及周边基础设施进行改善提升,建成配套停车场15处,停车位140个,改建、清理沟渠7.8公里,硬化生产步道50公里。三是推动产业赋能,聚焦融合发展。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特色资源,在保护原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谋划盖洋红客栈、仙亭山露营基地等项目。吸引历史建筑传承保护团队,积极与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人才队伍开展合作,在三对厝打造盖洋历史文书展示馆、乡土文化展示馆,立足碓头村古厝群和连片稻田,与阳光学院马彦彬教授带领的台湾团队合作共建星光稻米产业园。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景点周边、民宿民宅、主干沿线的环境整治,促进盖中线Y122、中珠线Y123、赤闇线、盖洑线等道路建设和各村亮化工程落地,补齐乡村人居环境短板,有效提高村集体收入,进一步夯实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基础,实现产业振兴与环境整治的良性循环。

坚持常态长效,构建网格共治、正向激励的管护机制

一是日常管护网格化。构建乡、村、网格、户的四级治理体系,组织网格员、党员、志愿者、村民定期巡查整治各村环境问题,并督促各村及时整改销号,做到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确保有人管、有人抓,营造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文明行为积分化。大力推行“文明积分制”,村民可通过文明行为获得积分,凭积分到指定兑换站换取油、米等生活用品,截至目前,累计兑换物品已达136个家庭次。设置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栏,公布村民得分与每月“红黑榜”,考评90分以上的可挂牌为星级文明户。截至目前,我乡垃圾处理费收缴并录入积分制系统的4178人,共12.53万元,缴交率达100%。三是环境监管数字化。推广运用“永泰人居环境随手拍”小程序,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对村容村貌、设施运行、环卫保洁等情况进行监控,及时跟踪督办反馈问题,自投用至今,已办理235条事件,办结率100%,整治耗时均小于1天。

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协作、久久为功。下一步,盖洋乡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精神,继续把传统村落保护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结合,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标准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为永泰建设现代化绿色发展先行区贡献“盖洋经验”。(盖洋乡政府)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