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兴业 以信立城——湖北省丹江口市创建“信用城市”纪实
发布时间:2024-09-27 11:21:0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近年来,湖北省丹江口市深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完善信用激励和修复机制,以信用结果运用为落脚点,不断增强便民利企“渗透力”。
高位布局 以诚立市
“高水平、高效能的信用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取信于民是建设诚信社会的重要基础。该市探索“建立健全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改革,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和惩戒制度,打造“守信政府”。
“政府部门态度很好,货款也拿到了,感谢!”在丹江口某贸易有限公司与某镇人民政府拖欠货款一案中,该镇政府因人员变动,对履行方式存在疑虑导致案件无法执行。该市以政务失信风险源头预防为突破口,相关部门及市纪委监委介入,通过召集纠纷双方协商,指导并督促镇政府诚信履约,企业得到货款后满意地说道。
改革以来,该市高效处理了5起政务诚信诉讼执行案件,累计兑现执行款110余万元,有效杜绝了公职人员执行案件时危害企业利益等政务失信行为。2023年,此项改革成功入选“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十大典型案例”。
政务诚信是城市名片,企业诚信是发展核心。该市在食品药品、知识产权、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生态环保、纳税等重点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结合“双随机、一公开”,将全市2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纳入信用评级。对A类企业抽查比例不超5%,一年至多一次;对D类企业重点监管、严格执法。双随机抽查部门联合率已达100%。
数据表明,“信用”的差异化监管有效性显著提升。目前,该市信用较好群体(A类、B类)占比98.17%,高于湖北省92.43%的平均线。
基于监管,该市对信用主体实施信用联合奖惩,为守信者提供“容缺受理”、政策资金扶持等优惠措施,对失信者采取增加抵押、限制进入等防范措施;“信用协同修复”累计移出异常名录810条;信用应用覆盖近6万市场主体,好信用成为守信者的“通行证”。
信用+N以信换“行”
“让守信者处处受益。”
在劳动保障领域,丹江口市对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各类企业开展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A级信用企业免缴工资保证金,发生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及恶意欠薪、讨薪的,将在企业融资、上市等领域被一票否决。
“一下子给企业省了200多万,政策真是好。”近期,承建引江补汉工程项目的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就尝到了守信的“甜头”。
“信用免缴保证金”实施以来,该市已追回拖欠农民工劳动报酬411.5万元,为守信企业减负5300余万元。
园区是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为让信用更好地服务于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该市探索“信用+园区”新模式,出台《丹江口经济开发区信用评价制度》《“信用+园区”建设示范实施方案》等,通过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可视化信用监管效能,将信用融入企业矛盾化解、融资与奖惩,全面提升园区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今已拥有水都工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两家“信用示范园”。
近年来,该市信用生态圈不断扩张,“信用+”应用场景不断催生。“信用+招投标”,让守信企业以诚信交易行为换得“投标不再花钱”,免缴投标保证金及履约保证金约6.5亿元;“信用+旅游”让守信游客“畅游丹江口”,以信用积分换“便捷优惠购票、优先安排讲解、优质快捷住房”等服务……该市已在20多个信用应用场景实行“信用+N”,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便民利企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充分释放信用价值。
信用变现以贷兴企
“信用为引,点‘绿’成‘金’。”
丹江口市是湖北省第一个被授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县级市。该市成立丹江口市“两山”实践中心,建立市镇村三级资源整合运营平台,实现生态价值“变现”。
2023年,该市创新引入信用机制,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信用评价挂钩的“土地经营权+信用贷款”“林权+信用贷款”“碳排放权+信用贷款”“取水权+信用贷款”等新型绿色金融产品,“贷”动产业发展,并建立涵盖个人、企业、行政村三个主体的生态信用制度体系和生态守信激励机制。
自推行“信用+两山转化”改革以来,支持产业项目58个,带动17000余户农民增收,累计给农户和村集体分红8500余万元;银行累计授信102亿元,发放贷款17.8亿元,绿水青山的“含金量”不断提升。
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纳税信用也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该市不断优化“银税互动”机制,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
“没想到信用好还能换真金白银。”近日,富锶山泉水天然水(丹江口)有限公司就凭纳税信用拿到了500万元“中银企E贷-银税贷”,解了资金周转之困。
诚实守信、遵约践诺的信用“活水”持续浸润着投资兴业的沃土。今年来,湖北省丹江口市对诚信主体开通融资综合性服务“绿色通道”,发放“信易贷”2.41亿元,“银税贷”余额达5.11亿元。(湖北省丹江口市营商办 武桐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