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巡警“临江门岗”:“三尺岗亭”的坚守与传承
发布时间:2024-10-16 16:43: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从解放碑穿地下人行道,右拐直走,出了地下人行道,就是临江门。虽城门早已湮没,但周边却是重庆市最繁华的区域之一。地处交通枢纽的临江门路口,在智能交通组织系统的指挥下,有序而快捷。
1955年,重庆交警在市中区岗亭指挥交通
70多年前的渝中半岛,便有交警坚守在砖土的“三尺岗亭”上,虽衣不重彩,但精神抖擞;30多年前的咽喉要道,一把大伞下,临江门岗组民警虽满身灰尘,却英姿飒爽。曾服务周边1.2公里范围的“临江门岗”,被誉为“山城第一岗”,20多年保持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
70余年峥嵘岁月,70余年历史变迁,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小小的“临江门岗”,成为独属于重庆公安的荣耀,深刻烙印在重庆市民的心中。
咽喉要道靓丽风“警”
“临江门岗亭从设立直到2014年‘退役’,曾经历过6次大变脸。其中第一个岗亭可以追溯到1994年‘临江门’岗组成立以前,我们叫‘水泥桩插伞’。”已经退休的原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民警李荣说。
李荣介绍,所谓“水泥桩插伞”,仅仅是块有个插伞洞的水泥桩。几个小时站岗下来,民警不是被雨浇得透湿,就是被晒得汗流浃背。并且,岗亭很小,管辖区域也只有临江门路口及岗亭周边50米内区域。可即便如此,那时的“临江门岗”,就很重视群众工作:与各公交路队签订共建协议,提高服务水平;与社区困难家庭结成对子,帮扶群众。
20世纪90年代,重庆交警临江门岗组帮扶困难群众
1994年,重庆交警总队正式组建“临江门”岗组。该岗组第一任组长姜瑞华,曾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次被评为重庆市“最佳交警”。2019年因公殉职,公安部追授其“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彼时,临江门路口已是车辆进出解放碑的咽喉要道,共计11个方向的车流在此汇合分流,高峰时段每小时车流量多达6000余辆,各地游客络绎不绝。面对严峻的交通形势,姜瑞华不但严格要求自己,对民警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也都严格规范,在他的带领下,岗组民警的交通指挥手势打出了气势、打出了美感,成为重庆的一道靓丽风景。
初建岗组时警力较少,姜瑞华制定了两班倒的工作模式。作为组长,他主动承担白天这个最繁忙的班,每天一站就是12个小时。夏天,重庆的室外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为了站好岗位,姜瑞华脸上、胳膊上的皮肤脱了一层又一层,最终因暴晒而得了皮肤病;阴雨天气里,他经常穿着湿透的警服指挥交通。
正因为全体民警齐心协力、忠诚履职,临江门岗组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1995年,岗组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199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交通岗组”。
硬件迭代情怀不改
时代在变,岗亭的形制在变,警服的颜色在变,但人民警察的为民初心使命从未改变。
从警23年的交巡警总队机动支队副支队长杨益曾是第四、五届临江门岗组队员,第六届岗组组长。在他看来,临江门岗组好比重庆交警的“红军大学”,加入岗组需要民警具备过硬的业务知识与技能,并拥有极佳的个人素养和服务形象,再经过严格的考察。
2012年,重庆交巡警临江门岗组指挥交通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临江门道路较为复杂,可它偏偏是进出解放碑中心的咽喉路口。”杨益说,这里人流量、车流量大不说,公交线路还起始站交叠,周边商场、医院、大型单位也很多,当年用灯控都很难有序剥离这儿的交通冲突点。
为此,岗组根据交通情况的变化,延伸管控范围,由点到线进行交通宏观调控,并积极探索出“可变车道”“停车线前移”等科学疏导交通的手段,确保了临江门地区的交通畅通。
同时,将“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和“五进”宣传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辖区11个居委会、6所学校和24个有车单位设立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室和派驻宣传民警,并延伸出“交通安全进餐厅”“交通安全进车厢”等新的交通安全宣传形式。2006年6月,岗组开始资助市聋哑学校学生,加强与辖区单位共建,让临江门岗组的精神发扬光大。
这期间,岗亭改方顶为圆顶,并集聚了前5代岗亭所有功能:增加了电子显示屏,可用来发布温馨提示语;放置了收音机,可随时收听路况,便于民警随时调整临江门路口的交通组织;加装了5个风幕机和两台冷暖空调,解决了执勤交警的暴热之苦,也防止岗亭被过往车辆“亲密接触”。
高举“火炬”赓续传承
如今,渝中交巡警解放碑大队6楼,有间荣誉展厅。从墙上细数一番,足有28块牌匾,灯光照映下,愈发璀璨耀眼。
据大队民警王雨馨介绍,2014年岗亭“退役”后,解放碑大队主要担负着解放碑CBD及临江门周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依法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保障辖区内重大节假日期间及长江索道、解放碑等旅游景点日常的交通秩序。
两年前,国庆长假后的第一天,大队民警潘启航与同事在五四路设置了非机动车专项整治卡点开展查处教育。这时,一名外卖骑手因未靠右行被他拦停了下来。孰料,就在对该骑手核实身份进行安全教育时,系统赫然弹出“在逃人员”的提示。
为确保过往群众的安全,潘启航努力保持镇静,一边向该骑手说明本次交通违法的处罚及依据,巧妙与之周旋,一边对身后的同事招手示意。随后,二人一起将其迅速制服。
重拳打击违法犯罪,用心用情为民服务。2020年高考期间,该大队副大队长刘长明像往年一样在29中考点门口执勤时,看见一名坐在轮椅上的女考生,便连忙上前询问,在得知还有20分钟就要开考后,一把将其抱起冲向考场。“暖心公主抱”很快走红网络,收获点赞无数。两个月后,该考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带着锦旗来到渝中交巡警解放碑大队,对刘长明表达了真挚的感谢。
时光荏苒。如今,临江门岗亭早已退役,但一代接一代的重庆交巡警仍立足本职岗位,在奋斗中释放激情、追逐理想。“临江门岗”,已幻化为重庆公安交巡警在新时代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径、提升公安交管新质生产力、深化公安交管行政管理服务、保障市民群众平安畅通出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重庆市公安局 刘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