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级公安机关深化“打防一体”运行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4-10-30 15:55:0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党委领导、部级抓总、省级主责、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是公安部党委着眼推进实现公安工作现代化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如何贯彻落实部党委决策部署,建立高效机制,提升打防能力,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是摆在县级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结合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公安局工作实践,就深化“打防一体”运行机制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从机制创新、丰富打防措施入手,总结打防融合的对策方法。
一、“打防一体”运行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在当前县级公安机关警力、经费等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有效促进打防一体化建设,主要面临以下三方面挑战:
(一)“主防”力量不充足。基层公安机关警力紧张,不能完全满足社区警务、安全防范、走访宣防等工作的人员需求,社区民辅警真正沉入社区开展工作时间不足,“下不去”“坐不住”的情况仍部分存在。
(二)“主打”指导不精准。当前各类网络犯罪高发、犯罪形式复杂多变、犯罪行为跨区域跨境化趋势明显,刑侦、网安、经侦等专业警种不同程度存在“技术瓶颈”和“本领恐慌”,侦查研判力量整合不足。刑事案件回溯检视缺乏精准性、前瞻性分析,为基础防范提供精准指导和策略支持不够。
(三)打防协作机制不流畅。对内,职能大队与基层派出所之间仍存在信息沟通不畅、工作衔接不紧密等问题。对外,有关部门与公安机关的信息共享、联动配合、协同处置不够到位,群防群治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和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二、汝阳县公安局关于深化“打防一体”运行机制建设的实践
2024年以来,汝阳县公安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度践行“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理念,以基础管控中心、刑事侦查中心、反诈中心、情指中心“四大中心”建设运行为主导,以“三化”“三专”“三常”工作法,完善“打防一体”运行机制,全县盗窃、诈骗等多发性侵财案件发案率同比降低9.6%,现发刑事案件办案周期同比缩短4.7%,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得到不断提升。
(一)“三化”运作,“主防”防得住。一是基础管控规范化。建立县局基础管控中心实体化运作,制定运维规范,整合多警钟职能,将工作任务清单压减25%,实现基础数据集约化管理,避免政出多门、逐级加码等问题,减轻派出所“千线一针”的工作压力。依托据说公安平台,实时掌握派出所、社区民警基础工作效能排名,通过线上评估、线下督导等形式,对基础工作质态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推进和质态分析,推动实现基础工作可量化、可评估。通过下发工作提示函、汇总场所单位管理等日常管控数据、访调“一标三实”等信息数据,通过数据提升工作质量,以周督促月通报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工作质效。二是巡逻防范精准化。结合季节性、区域性高发警情开展精准化巡逻宣防,以压降发案为目标,采取“车巡+步巡”等方式,实行24小时“滚动式”勤务巡防,健全“点线面”立体化巡防格局。比如,针对夏季公共区域手机丢失案件多发情况,在具体发案区域周边加装监控摄像头、手机保存柜,步巡使用警方“大喇叭”播放防盗提示,做到“点”上有办法;针对未成年人流窜作案情况,与交通局联合对出租车、网约车加强管理,落实定点夜巡出租车司机当面再提醒机制,对未成年人夜间搭载出租车出城的进行见面核查,对出租车司机落实举报奖励措施,做到“线”上有重点;推动县委政法委牵头县直单位,组织联合开展夏季社会面夜间巡逻防控,强化重点道路、娱乐场所等部位巡逻工作密度,有效遏制街面结伙盗窃、聚众打架斗殴等案事件的发生,做到“面”上有稳控。2024年协助抓获逃犯及犯罪嫌疑人数量同比增加120%,街面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震慑。三是反诈宣防立体化。以“全民受教育、人人能甄别、案件零发生”为宣传目标,建立“公安主导,全民参与”的“线上+线下”立体反诈工作体系。“线上”组建三级全民反诈微信群3000余个,努力实现16至60岁居民进群全覆盖,在抖音号、微信视频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原创视频、文稿,建设反诈“网络”宣防新热点,构建立体化、全时空、无死角的反诈宣传网络。“线下”确立一个“全民反诈宣传日”,全县党员干部、驻村书记、反诈志愿者、公安民警辅警等,深入辖区小区、单位、学校等走访宣防,提高群众主动防骗意识和能力,纵深推进全民反诈建设。
(二)“三专”支撑,“主打”打得准。一是组建刑事侦查专业化打击队伍。探索建立刑事侦查中心,整合网监大队、反诈中心资源力量,建立“中心主导研判、警种横向协同、警力相互支援、战果效益评估”的一体化打击体系,在办理重特大案件时,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行动,做到“以专业打职业、以团队打团伙”。同时,充实年轻力量,“以老带新”增强队伍活力及专业能力,释放警种专业化优势,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2024年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691人,打掉犯罪团伙25个,刑事破案率同比提升2.9%。二是组建网络犯罪专业化研判队伍。以网监大队专业研判能力为全局刑事案件信息研判做支撑,以重点人员管理为切入点,从本地数据采集分析入手,自主研发“情报信息综合研判指挥平台”,提高电信诈骗等多发类型案件研判权限,提升精准劝阻拦截打击能力,努力捂紧群众的“钱袋子”。三是组建警种大队专业化办案队伍。聚焦“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整合刑侦、治安、经侦等专业大队力量,突出情报主导,全量汇聚侦查资源,实现从侦办指挥、数据分析到线索收集、实施抓捕等环节的警力科学配置、数据融汇共享,以高质量研判、扁平化指挥服务专业打击能力。同时,落实案件主办制度和刑事案件办理“负面清单”,实行办案积分制,明确立案管辖和三级破案责任,力促“主战”责任形成强链、补链、扩链、延链,打造全警种主战新格局。
(三)“三常”运行,“打防一体”质效佳。一是指挥调度常态化。健全完善以“情指行”一体化为牵引的运行机制,坚持每日“早会商、晚调度”,情指中心动态关注警情形势变化,对多发性、系列性案件分类开展专案、串案研判,形成《每日研判报告》,调度指导基层实战单位开展专项打击。二是服务支撑常规化。以“市局合成作战平台”为龙头,县局以“三网”支撑平台建设为依托,推进大数据分析、可视化指挥、多维感知矩阵、视频结构化融合应用和警务实战服务五大分支系统优质资源整合,将40种内网权限全部集中,对基层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保姆式信息服务,重点围绕情报研判,抽丝剥茧、分析规律,以高质量情报精准支撑打防管控。三是打击防范常效化。通过做专县局情指中心、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的勤务调度、研判支撑功能,精准牵引社区警务工作、案件办理工作打防一体、协同作战、统筹兼顾,通过防范发现违法犯罪线索,以打击发现防控的短板不足,促进精准“找堵防”,形成“打防管控”一体融合的良性循环。2024年以来,情指中心为基层提供研判支撑1500余次,协助破案240余起,协助抓获嫌疑人320余人,服务实战作用彰显。
三、持续提升“打防一体”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县级公安机关必须主动应变求变,从人才建设、信息化建设、协同共治多方面入手,向改革、科技、社会借力,持续完善“打防一体”建设各项工作措施,实现违法犯罪防范与打击的全方位提升。
(一)优化警力配置人才建设,进一步提升打击专业能力。持续深化公安机构改革,进一步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切实让派出所警力回归主防主业;在综合管理、执法勤务、警务技术等职位上选评警务专家、警务骨干等各层次人才,注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提高公安人才队伍的整体战斗力。针对刑侦、网安、经侦等重点岗位,制定系统化人才培养计划,研发“精品课程”,强化实战演练,提升民警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
(二)优化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智慧打防能力。整合公安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资源,建立规范的信息采集、录入、审核机制,实现警种部门与派出所之间信息的准确实时传递和共享。学习探索AI技术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模式,加强与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等行业单位合作,搭建高效信息共享平台,运用大数据自动化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犯罪趋势进行前瞻性预测,为防范工作提供精准策略指导。
(三)优化合作激励机制建设,进一步发挥共建共治合力。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治安防控的激励机制,对提供有价值线索、协助破案的群众给予表彰和奖励。按照党委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社区、企业、物业等基层组织作用,成立治安志愿者队伍、义务巡逻队等,参与治安巡防、邻里守望、最小共治单位建设等工作,推动风险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推动形成“警、辅、义、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河南省汝阳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