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实验中学:聚焦有效备课 助力教师成长

发布时间:2024-10-31 16:46:0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结合青年教师在问卷调查、座谈会中提出的疑问以及青年教师“转转课”中呈现出的普遍问题,近日,成都市实验中学教科室副主任陈绍林老师在该校青年教师培训活动中,围绕“备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一话题,与老师们交流如何备课。

活动开始前,陈绍林老师希望青年教师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到互动中,主动交流自己在备课中的疑惑,分享自己的想法、做法。

活动正式开始,陈老师向青年教师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备课之难,难在何处?青年教师们畅所欲言,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自己在备课时的感受,如:教学重难点把握难、学情分析难……

陈老师对青年教师们谈到的难点深有同感,并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备课时的难处,如:想要有点改变,难;想要有点自我突破,难;备课,总有备不到之处;备课预期与教学实际情况之间的反差等等。

绍林老师的备课本(近五年部分)

面对教学中的困难,陈老师鼓励大家:“难”并不是退缩的理由,青年教师们更应迎难而上。

接着,陈绍林老师提出问题:备课应该关注哪几个维度?您认为哪个维度最重要?为什么?青年教师们踊跃发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了回答,总结为以下四个维度:学生、教材、教参、课标。陈老师也交流了四个维度,分别是教材、教师、学生和课标。他认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材观、质量观和课标观,要重视对后进生的教育和引导;只有明确了维度,才能做到备课的精准性,有的放矢。

陈老师说:“某种意义上,我们的教学工作乃至班主任工作,都是与学生的交流。”

没有交流,就没有互动,我们的课堂就成了“百家讲坛”。课堂交流的基调,得益于候课;课堂交流的保障,得益于日常的相处、交往;课堂交流的质量,来源于备课,来源于厚积薄发。这也是教学的一大人文性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在相处中学会相处在此基础上,陈绍林老师继续采用互动问答的方式,向青年教师们详细讲解应该如何备课。

如何备学生?

1.备学生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注意什么?出随堂练习题时,要注意什么?随堂练习时,要注意什么?在设计朗读活动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备课环节预先考虑。

2.评学生活动,教-学-评一体化。

3.前置学习,梳理疑难。在课前收集学生的问题,并做好统计,在课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与讨论。

4.纵向分析,专项研究。带领学生厘清某一类题型的典型问题与解答要点。……

如何备教材?

陈老师提醒大家:教材既是学生学的范本,又是教师教的范本,所以要潜心研究教材。

1.研读单元导读语,把握目标与路径。

2.研读单元目录,建立整体观念,建立教学关联性。

3.研究课后练习,明晰教学重点,构建单元教学体系。

4.跨年级、跨学段听课,听教学内容的大关联,借他人的眼睛研究教材。

与此同时,陈老师告诫大家:不要被教辅资料绑架,不要被他人的教学课件左右。

如何备课标?

陈老师以2024年成都中考的语文、物理试题为例,提醒大家:新课标的精神、理念,具象在教材、中高考试题中。践行新课标,尽在点点滴滴中,备课时要争取做到教-学-考通盘考虑。

最后,陈绍林老师给青年教师们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首先要注重板书设计,预设大框架,贵在动态生成;其次是教学课件,明确教学课件是教学辅助手段,贵在简明、清晰,不能过分依赖现成的课件;最后是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的底气”

此次交流活动,帮助青年教师们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了备课。相信,随着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青年教师们的备课和教学将会逐渐走向规范,走向高效,走向智慧!(成都市实验中学)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