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开展2024年中高级教师示范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4-11-01 16:08:5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为充分发挥中高级教师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辐射全体教师成长,提高学校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10月30日,河南省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开展了2024年中高级教师示范课活动。
本次示范课活动是该校秋季学期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校本教研活动,涉及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化学、体育、美术七个学科,共八位教师参与展示,学校领导和相关学科老师随班听课。
八位教师展示了自己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他们深研课标,精心设计,将新课标理念和学科核心素养贯彻落实于课堂之中,并以娴熟的教学技巧、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教学功底,高效的课堂样态为全校教师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教学盛宴,真正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语文组周安菊老师执教鲁迅先生的名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她旁征博引,慷慨激昂,迅速将学生们带入到那个风雨飘摇、民族危亡的历史背景中。师生一起穿越时空,与鲁迅先生进行一场跨越年代的对话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之情。
政治组吕杨老师执教《延续文化血脉》,“追根溯源,探中华文化的前世”、“继往开来,析中华文化的今生”和“弘扬传承,畅中华文化的未来”三个议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加深了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了他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他们延续文化血脉,坚定文化自信。
数学组袁晓东老师执教《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他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引出数学中重要的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并现场邀请同学们动手剪纸,剪出等腰三角形,增加趣味性。在观察图形和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师生合作,共同猜想并论证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袁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自己,充分体现了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
化学组冯凌寒老师执教《二氧化碳的性质》。整节课创设真实情境,以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作为指导,带领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相应的用途,重点通过“将CO2倒入点燃的阶梯式蜡烛中”等实验探究了CO2的密度、不能燃不助燃、能溶于水、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几个性质,促进学生发展观、变化观等化学观念的发展,从而落实核心素养。
英语组张婧老师执教《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她以篮球视频及丰富的图片导入,引出本单元与篮球相关的主题,进而让同学们阅读文章并了解篮球的历史,发明与普及。课堂问题设计紧扣主题和语言观念,具有层次性、渐进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需求,形成了具有情境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链。最后,张老师还关注主题观念的渗透,鼓励学生努力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轻言放弃。
英语组李宏伟老师执教《When was it invented?》。在导入环节,李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围绕茶叶的意外发明展开,介绍了茶叶的历史、传播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在讲解过程中,李老师不仅注重句法和语法的教学,还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结构、理解作者意图,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使他们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增强文化自信,树立家国情怀。
体育组尹艳伟老师执教《运球绕杆》一课,通过篮球绕杆让学生提高篮球控球水平,身体协调能力以及控球组合方面的能力。整节课以“健康第一”为宗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激趣,设计新颖,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示范和师生比赛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运球绕杆的动作要领,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美术组王向东老师执教《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情感表达>》。他深入挖掘教材中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生动诠释每一幅作品背后的感人故事,将历史与艺术紧密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体会艺术家如何用艺术创作表达情感。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回顾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更深刻体会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和革命情感的澎湃,从而在艺术的熏陶下感悟历史,启迪心灵。
每个学科听课结束后,学科教研组长带领同学科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先由执教老师进行说课,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反思等。然后大家对本节课进行评析,分别畅谈自己的听课感受。评价深入细致,见解独到,通过合作探讨、碰撞思想、交流情感,达到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资源的共享,实现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本次示范课活动,既是学科教师教学技能、学科特色的集中展示,也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观摩提高、交流研讨的平台,特别是给青年教师在教学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范例,真正实现了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在新课程、新教材的引领下,该校将继续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构建课堂学习新样态。(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