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课后服务,点亮学生科学梦想
发布时间:2024-11-08 15:33:0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为进一步落实“双减”要求,全面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浦江多所小学立足实际,开展了丰富的课后服务活动,精心打造了科学教育系列特色课程,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助力。
黄宅镇中心小学在中低年级中开展了“寻找生活中的科学”活动,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游览科技馆,体验VR、AI科技……用放大镜观察植物、昆虫,在生活中认识世界并学会观察,感受生命的神奇与魅力;利用废旧硬纸板、塑料瓶等材料制作火箭模型、宇航员模型、宇航员头盔、服装,把环保与航天相结合,激发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点燃航天梦。高年级孩子们录制了“我向你推荐一本科学书”短视频,带领大家进入科学的海洋,感受科技的神奇;绘制科幻画,撰写读后感,动手制作科技作品,树立起热爱科学,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培养了科学想象力和探究能力。
此外浦江县黄宅镇中心小学开设了每周两次的机器人编程服务项目,以机器人编程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下图为浦江县黄宅镇中小小学党支部书记傅伟平在给五年级的孩子上“机器人编程”课。
浦阳第二小学开展了精彩的地球运动实践活动。同学们热情参与,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深入探究地球运动。在教职工的指导下,有的小组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直观地呈现出昼夜交替的现象;有的小组则根据所学知识制作简易的“傅科摆”,验证地球自转。活动中,同学们积极讨论、认真记录,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更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此次实践活动为同学们打开了探索地球科学的大门,深受大家喜爱。
浦江县平安中心小学课后服务开设了科学课程,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开展小制作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制作了月相成因、搭建桥、日晷等。通过小制作活动,不仅可以学习巩固书本知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制作中的困难磨练学生意志,成功地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白马中小开展“生活中的科学”课后服务系列实践活动,鼓励每位学生用自己智慧的头脑和闪亮的眼睛去探索与发现。制作水钟,感受古人计量时间的工具;尝试点亮小灯泡,了解电路知识;用超轻黏土制作地球模型,深入了解地球结构;利用鸡蛋与加盐量的多少,学习浮力的知识;在学校里观察蜗牛等动物,探索自然的奥秘。让学生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真实情境相结合。
浦江县花桥中小利用课后服务托管时间,开展生态农场研学课程,引入STEM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依托现有资源和环境设置教学情景,将学生定位为工程师。上课老师以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尤其是与农业生产关联较大的科学知识,如生物、地理、数学、科学等。根据农场特色,从生产者、消耗者、分解者以及气温等几个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田园植物与STEM的主题研学”“稻米生长STEM主题研学”“笋壳画项目化主题研学”三大主题课程,以班级的形式进入STEM主题研学情景之中。
随着丰富而多元的课后服务课程的持续开展,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收获了科学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更激发了他们参与的兴趣,促进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在有深度与温度的教育作用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浦江县黄宅镇中心小学黄郑君、钟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