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师范生专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

发布时间:2024-11-11 11:22:2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在新课改与“双减”政策的宏大背景之下,教师务必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尊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态度与理念,切实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围绕学生的需求与发展开展教学活动,以契合新时代教育发展之要求。师范生作为基础教育教师的未来主力军,在高等教育阶段如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是高等师范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

师范生专业素养指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以及师德师风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培养师范生专业素养,是师范生开展教学活动与教学实践的基本规范,也是引领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准则。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教师才能更高效地履行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可知,已有学者在开展相关研究时,主要聚焦于专业素养培养途径,然而与具体学科的联系较少。本研究将以渭南师范学院小学语文教育师范生为调查研究对象,结合具体调查情况,深入分析语文学科专业素养培养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素养现状调查

1.调查目的

教师专业素养关系着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影响着国家教育的发展。师范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影响着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

(1)深入了解师范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深度与认同强度,全面评估其在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教育管理知识等多个维度的掌握程度。

(2)评估师范生的能力,细致考察其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以及态度与行为等多方面的表现。

(3)评估师范生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特别是在对待学生和教育教学方面,评估师范生的个人修养水平。探讨师范生的职业理念和职业认同感。

(4)了解中文专业师范生所存在的专业素养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的专业素养的提升策略。

2.调查对象

本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小学语文教育,因此以渭南师范学院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为主要调查对象。

3.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的以调查目的为依据,总共设计了27题,其中第一部分1-5题的是关于师范生性别、学校、年级、是否有实习经历和专业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第二部分是对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素养的调查,从理念与认同维度、学科知识维度、学科教学知识维度、教育管理知识维度、学生发展知识维度、通用性知识维度、专业思维与应用能力维度、教学能力维度、信息化教学能力维度、教育管理维度、反思与发展维度、态度与行为维度、个人修养维度、沟通与合作维度、职业维度十五个维度展开。

4.问卷实施

一共发放324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为315份,有效率97.2%,并对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二、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素养存在问题

1.跨学科知识储备不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跨学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跨学科知识有助于师范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养。在调查问卷中,“我了解我的专业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4.45%的师范生不了解学科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关联,师范生在对跨学科知识的学习方面缺少自主性,并且跨学科知识储备不充分。

2.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较为薄弱

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能够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实践提供价值性与原则性引领,为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反思性教育智慧,是中小学教师开展创造性教育实践的智力来源和思想基础。在问卷调查中,存在3.49%的师范生未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分配课时,5.08%的师范生未能掌握针对中文学科内容进行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对于学科教学知识还存在于感性认识中,存在着不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未能掌握相关的教学技能的问题。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去。

3.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它不仅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吸收和掌握知识,以及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在问卷调查中,“我能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运用不同的教育管理知识来进行教学管理”,存在5.08%的师范生不能根据不同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管理,缺乏多种的教学方法,不能做到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4.缺乏相应学科的专业思维能力

专业思维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在问卷中,“我具有基本的专业思维,例如数学专业具有运算、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思维能力”,5.71%的师范生不具备专业的思维,缺乏相应学科或者专业的思维能力,“我能够将专业思维运用于解决教育问题和开展教学活动当中”,存在4.44%的师范生不能够将专业思维运用于实践中。缺乏相应的学科专业思维能力和相关的专业理论。

5.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

在问卷中,“我了解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中的主要内容”,存在10.16%的师范生不了解相关的信息素养和标准。“我能使用信息技术加工专业教学资源”,存在6.35%的师范生不能使用信息技术加工专业的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缺乏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知识。

6.教育管理能力欠缺

教育管理能力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管理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准。优秀的教育管理能力能够确保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教育政策得到有效实施,同时也是推动教育创新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因素。“我能够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的集体活动”,2.86%的师范生选择了不符合,表示师范生存在着教育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和水平。

三、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1.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估师范生旨在梳理总结其教育教学实践,发现特长优点,指出不足并改正。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与师范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紧密相关。应转变评价观念,改革评价机制,丰富评价内容,实现评价主体和依据多元化。不仅要查看学生综合考核结果,还应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及应用情况列入考核清单,以此推动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高教师行业质量。

2.加强学科知识学习,建立跨学科知识体系

学校应加强专业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师范生要加强学科知识点学习,了解知识点间联系,深入学习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为未来教学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逻辑思维体系。

3结合教育实践,加强专业思维与应用能力

教师专业思维体现在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师范生应关注教育前沿动态,更新教育观念,以科学态度对待教育问题,具备批判性思维,反思创新教学模式,提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要具备灵活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规律调整教学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具备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能力,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给予反馈和指导。

4激发信息化教学兴趣,强化信息化教学能力

学校应给予教学工具支持,加大相关技术工具投入,整合信息资源,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师范生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内容的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知识点,完善信息知识存储和积累能力,丰富数字素养。熟练掌握教学技术工具,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关注新兴技术发展趋势,更新技术知识库,筛选适合教学的网络资源并整合到课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加强教育管理实践,积累教育管理经验

学校应增加实习机会,为师范生提供更多在真实教学环境中观察和参与教育管理工作的机会,增加教育管理模拟教学活动,举办研讨会和讲座。师范生要主动寻求实习机会,反思总结实践经验,参与学生组织锻炼管理能力,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关注教育改革动态。

课题项目:2023年陕西省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研究项目:基于RDFC模型的职前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路径研究(SJS2023ZD024)研究成果。

(作者:熊晓莉、张晨阳,渭南师范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