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创新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20 10:30:0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借助网络广泛传播,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强烈冲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丰富的多元文化蕴含着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其复杂性可能导致思想的混乱。

在此情境下,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创新路径至关重要。首先要明确创新目标,即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同时,遵循以人为本、继承与创新结合、开放与包容的原则。进而从教育理念、内容、方法等多方面探索创新路径,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中,更好地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适应新时代发展。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创新目标与原则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网络更是成为了各种文化传播的广阔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其创新目标与原则的确定对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创新目标来看,首先,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的思想政治素养。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中,人们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价值体系的文化内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致力于让受教育者能够在这纷繁复杂的文化环境中,明辨是非善恶,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这要求教育内容不仅要包含优秀思想政治文化,还要引导受教育者理解和分析其他文化,从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形成兼容并包又根基牢固的思想政治素养。其次,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网络的普及使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范围扩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难以满足需求。创新要针对网络环境的特点,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和需求。比如,可以通过分析网络行为数据,了解青少年关注的热点话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内容和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能真正触及受教育者心灵,解决他们在思想上的困惑和问题,让教育在网络这个特殊的场域中发挥实际作用。

而在创新原则方面,以人为本原则是核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需求,尊重个体差异。无论是教育内容的设计还是教育方式的选择,都要围绕着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何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背景的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和需求不同,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使教育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要求我们不能摒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如儒家的仁爱思想等,这些在网络时代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要结合网络的新特点和多元文化的新情况,不断创新教育手段和内容,让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开放性与包容性原则则是顺应多元文化和网络环境的必然选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固步自封,要积极吸收多元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接纳不同的思想观点,在交流和碰撞中引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推动教育向着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创新路径

(一)教育理念创新

1.树立多元文化融合的教育理念

多元文化的冲击要求我们摒弃单一文化视角下的教育观念。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积极树立多元文化融合的理念。这意味着我们要认识到不同文化都有其独特价值和潜在的教育意义。教育者要引导受教育者理解多元文化的存在合理性,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文化在道德、伦理、政治观念等方面的异同,帮助他们在文化融合中形成更全面、更包容的思想政治素养。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深度的文化理解与价值整合,让受教育者在多元文化的滋养下,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更具弹性的价值判断能力。

2.强化网络思维与全球化视野

网络已经重塑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强化网络思维意味着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如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广泛性和互动性。教育者要善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网络传播规律相结合,创造出更易于在网络环境中传播和接受的教育形式。同时,全球化视野不可或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事务、跨文化交流等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全球化视野,使其能够站在世界的高度看待问题,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诉求,增强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自信和辨别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多元文化的冲击。

(二)教育内容创新

1.挖掘多元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资源

多元文化是一座丰富的教育资源宝库。我们可以从不同文化的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艺术作品等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同时,在现代流行文化中,如国际大片、流行音乐等,也蕴含着诸多关于人性、社会正义等方面的内容。教育者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将这些隐藏在多元文化中的思政资源进行筛选和提炼,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益补充,丰富教育素材的内涵和外延。

2.构建具有跨文化特色的教育内容体系

构建这样的体系需要打破传统教育内容的局限。在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上,融入跨文化的案例、观点和分析。在涉及到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都要引入跨文化的视角,通过讲述国际上的相关事例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追求,让受教育者在跨文化的情境中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形成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教育方法创新

1.运用多样化的网络技术手段

网络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教育者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创建沉浸式的教育场景。比如,通过 VR技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事件现场,更深刻地理解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精准把握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和兴趣爱好,为个性化的教育推送提供依据。

2.开展互动式、体验式网络思政教育活动

互动式教育活动能够增强受教育者的参与感。可以在网络上开展主题讨论、在线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就热点的思想政治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交流碰撞。体验式活动则更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悟。例如,开展线上的模拟国际会议、跨国文化交流项目等,让学生在模拟的跨文化情境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应对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这些互动式、体验式活动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便利性和交互性,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更有实效,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冲击下的网络环境。

(作者:朱骞南、大连财经学院商学院,讲师。)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