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重庆 长寿、永川、璧山、高新同晒“绿色成绩单”

发布时间:2024-11-22 15:42:4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

11月2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建设美丽重庆区县在行动”系列主题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会上,长寿、永川、璧山、高新区等4区县的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区县推进美丽重庆建设的重点工作情况,晒出绿色发展的亮眼“成绩单”。

会上介绍,近年来,长寿区锚定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加快推进美丽重庆建设中当先锋打头阵目标,奋力做亮“幸福城市美丽乡村”长寿生态名片。

长寿区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园开展“一园一策一图”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长寿经开区作为西部唯一,入选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一园一策一图”国家级试点,五级水污染防控系统拦截能力达167万立方米,危险废物年处置能力突破100万吨,位居西南前列。新增6个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组建13支、300余人的专业应急队伍,夯实环境应急处置救援保障。

永川区作为重庆市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在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上,协同推进工业领域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使绿色无废发展成为永川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永川兴龙湖美景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在前端减量化方面,引导帮扶国网电力建成全国首家“电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中心”,精细化分拣报废物资,进行回收利用。中心自投运以来,累计处理废旧物资6885吨,节能3877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8.65万吨,减少废气排放86%、废水排放76%、废渣排放97%;在中端资源化方面,以铝行业为重点,完善再生铝“回收—拆解—冶炼—研发—压铸—制造”一体化产业圈建设模式;在末端无害化方面,打造“静脉产业园”,建成生活垃圾发电、餐厨垃圾处置、污泥无害化等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发展“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全区危废处置能力达20万吨/年。

璧山区率先在全市开展农村污水零直排村建设试点,创新提出“三分三全”治理思路,即:将农村污水通过“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分级监管”,以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监管”。

美丽乡村 璧山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围绕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和数字生态环保应用跑道“1+5+N”总体思路,璧山区全面梳理部门职责清单,确定镇街履行生态环境板块职责事项清单,确立璧山生态景观板块5个部门职责;全面梳理感知设备,接入水质、空气等感知点位167个,有效提升全区重点点位非现场监管预警能力;承接“巴渝治水”应用子场景试点,构建点位巡查、问题交办、任务整改等闭环体系,2024年4月,该子场景已实现“一地创新、全市复用”;利用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绘制多跨流程图,上线“一表通”智能报表,实现“一网指挥、智能调度”,积极配合“巴渝治水”等数字化应用贯通运行。

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改革,创新出台“十条措施”,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据悉,十条改革措施主要适用于直管园范围内的规划用途调整为“一住两公”的地块和实际用途改变为“一住两公”的存量工业厂房地块两类。其他建设用地,以及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原址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管控、修复治理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相关要求开展。

改革实施以来,高新区完成了7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其中重点地块2个、一般地块2个、其他地块3个。

相较改革前,一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时间、报告编制时间、调查费用分别节约50%、40%、70%以上,其他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时间、调查表编制时间、调查费用分别节约60%、90%、80%以上。改革前地块调查费用需要近200万元,改革后只需不到40万元。(唐灿)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