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为民”科普直播:揭秘洗钱犯罪,守护金融安全
发布时间:2024-11-28 17:08: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洗钱案件不断增加,严重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危害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为了进一步增强常态化反洗钱宣传力度,践行“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守护人民美好生活,提高人民群众风险防范能力,由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中邮保险广东分公司、广州广播电视台、广州老年开放大学联合主办的“金融为民谱新篇、守护权益防风险”科普直播活动于11月27日进行,直播邀请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案件咨询专家、广州市政协委员、民盟广州市委法制委主任郑子殷律师。
直播中,郑子殷介绍,所谓“洗钱”,指的是将犯罪或其他非法违法行为所获得的违法收入,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转化,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诸如网络电诈、跨境赌博等攫取的“黑钱”,通过许多个人账户进行反复周转,就可能会“洗白”,让犯罪分子成功脱罪。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洗钱手法也不断翻新升级,虚拟币、游戏币、“跑分平台”、直播打赏等成为新型洗钱载体和方式,呈现更加复杂和隐蔽的“网络化”“链条化”特征。郑子殷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等“两高”《关于办理洗钱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详细为市民朋友介绍了“洗钱罪”的定义,并结合明确“他洗钱”主观要件、“自洗钱”认定标准,帮助市民辨别洗钱犯罪活动,避免成为洗钱的“帮凶”。
郑子殷还特别提醒老年市民,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老年人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对健康尤为关注及渴望亲情陪伴的心理特点,精心策划各类诈骗陷阱,并由此衍生出洗钱等违法行为,严重侵害老年群体的财产安全,影响他们的晚年生活品质。郑子殷律师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揭示了不法分子如何通过非官方渠道以低价慢充话费为诱饵、诱导受害者点击不明链接泄露银行卡及电话卡信息、或是编造各类看似诱人的投资项目进行非法集资等欺诈手法,详细介绍了这些骗局的严重危害性,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实用的识别技巧和防范策略,确保金融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能够精准传达给老年朋友,有效提升了他们的金融安全意识,为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此外,本次直播也向社会公众普及了扫黑除恶、反诈和非法集资、保险欺诈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结合法律解读,帮助市民全面了解违法行为的危害,并提供了实用的防范措施。
未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中邮保险广东分公司将继续常态开展反洗钱、非法集资、反诈、扫黑除恶等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将提升消费者风险意识与金融素养作为重要工作落到实处,为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中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