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忠县:又到“爱媛”采摘季 植保科技显力量
发布时间:2024-12-04 16:09:0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玥在母亲河长江的滋养下,重庆市长江两岸,特别是三峡库区,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峡江气候,形成了闻名遐迩的优质柑橘产业带(主要集中在奉节、云阳、万州、忠县、涪陵等地)。其中,来自忠县的“忠橙”是这个地区的优秀代表之一。截至2023年,忠县已建成36.5万亩的高标准“忠橙”果园,年产量达到38.87万吨,综合产值超过40亿元,持续带动了2.6万人增收致富。
每年的11月和12月,都是忠橙“爱媛38号”品种(来自日本爱媛县的柑橘品种)的采摘季。“虽然今年夏天重庆受到干旱高温的影响,导致果子比去年减产较多。但是充足的日照和高温,也让成熟期的果子口感很好,甜味重、香味浓,好卖,销路不愁,还是满意”。看着漫山遍野金灿灿的橙子,董建学已经开始琢磨明年的计划了。董建学是重庆聚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于2019年在忠县黄金镇甘田村流转了1500亩土地,专注于种植“爱媛38号”。
忠县“忠橙”长势良好
在乡村振兴中,农业种植业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中,科学的植保管理至关重要。合理的植保措施能够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减少损失,保障果树健康生长,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对确保食品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优质的植保管理还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了解,忠县植保站就派驻有多名植保科技特派员,定向服务于不同的农作物品种。
“果树有个特点,一年只开一次花,只结一次果,如果发生病虫害,治理不力,果子卖不成钱,那么这一年的辛勤劳动和投入就可能付诸东流”。董建学是种植柑橘12年的行家,他介绍说,柑橘很怕“砂皮病”。砂皮病不亚于黄龙病、炭疽病,近乎“癌症”,防治难度大。前几年果园受“柑橘砂皮病”影响比较大,每年都产生大量的次果,果子表面有黑点,不光滑,“犹如麻子脸”。外观不好看,品相不够,价格就卖不上去,按行话叫果子“商品性差”。
定点指导帮扶聚宽农业公司的植保站科技特派员周芝蓉对董建学果园的帮助非常大。“这两年我们在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引进了一些新的技术和产品开展试验示范,现在砂皮病这个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柑橘商品性提高了很多”。董建学说。
周芝蓉(右)指导果农科学种植柑橘
2022年5月的一天,周芝蓉来到基地查看幼果长势,当她走到树下细看,“糟,有问题”,幼果的青皮上有些像苍蝇粪一样的小黑点,摸起来有沙粒感,“砂皮病!”这是个大事。周芝蓉赶紧通知董建学和植保站同事等人到现场查看,进行“集体会诊”。
“这个不像是砂皮病嘛。”
“这个就是普通的感染,买点药来打就是了。”
“国产药不行,就买进口药来打。”
尽管众人争执不下,但周芝蓉还是坚持己见:“这个肯定是砂皮病,必须按砂皮病对症下药。”
为了“确诊”,周芝蓉特地邀请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的专家来到果园,经再次“会诊”,确认就是柑橘砂皮病。于是众人针对性地开展了防治工作,按果子的生长周期分阶段调配不同的用药配方。经过科学的防治,果树的健康逐渐恢复,果实也变得光滑、饱满、甜美。
“果树植株上的病菌会被风吹和雨水扩散到周边。如果有一棵树生病,周围的树都会被传染遭殃。”周芝蓉每次到柑橘园,都要仔细观察,看每一棵树的叶片、果实、枝干等部位是否有异常。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她这双“柑橘医生”的法眼。“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一定要尽早发现,尽早判别,尽早治理。”一旦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周芝蓉都会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判断出病虫害的种类和程度,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案,把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除了现场指导,周芝蓉还组织了多次培训活动,向当地农民传授柑橘病虫害的防控知识和实用技巧。多年来,她带领团队针对柑橘砂皮病、蚧壳虫、潜叶蛾等病虫害难题开展试验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橙子的口感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从幼果开始,日照天数多,二是植保科技的应用,果树的身体健康,长出来的果子才好吃。”董建学分析道。
据悉,聚宽农业公司果园种植的爱媛38号‘果冻橙’今年亩产量超过4000斤,采摘期一直将持续到12月中旬,市场前景广阔。(冉崇伟 )